借助一種新的過冷技術,哈佛醫學院 (HMS) 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將捐贈器官在等待移植到宿主體內時保持活力的時間延長三倍。
對於發表在自然生物科技,該團隊成功地將供體肝臟冷卻至攝氏零度以下沒有冷凍器官-有效地讓它們保持假死狀態。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保持 27 小時的活性,而傳統方法*只能保持 9 小時。
研究的作者希望這可以擴大用於移植的肝臟的可用性,提高器官捐贈者的效率,減少醫療專業人員面臨的時間限制,並且重要的是增加手術數量,從而減少移植等待名單上的人數。在美國,短缺意味著只有約 36,500每年約有 73 萬名需要捐贈器官的人獲得了所需的挽救生命的治療。
這項新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將肝臟過冷至零下 -6°C (21.2°F) 的溫度,而不會損壞組織。研究人員表示,這使得器官在人類體外存活的時間延長到一天以上。 27 小時的存活時間意味著器官有足夠的時間被運送到美國的任何地方,甚至更遠的地方。
在過冷之前,使用另一種稱為機器灌注的技術來均勻分佈防腐劑溶液,以保護肝臟並防止其凍結,部分方法是最大限度地減少氣液界面。在移植手術之前,使用機器灌注來解凍肝臟(並使它們脫離假死狀態)。在該視窗內,供體器官可以在 -4°C (24.8°F) 的溫度下運輸。
在將該技術應用於人類肝臟之前,該團隊成功地對大鼠肝臟進行了「過冷」。論文第一作者、HMS 外科研究員Reiner de Vrie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人們懷疑他們能否在更大的器官中獲得相同的結果,但研究人員透過結合使用多種技術,能夠將這一過程擴大200 倍。陳述。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肝臟仍然存活,但治療後能量電荷、攝氧量和細胞凋亡存在差異,應進一步研究以改善此過程。雖然使用人類肝臟使這項研究具有臨床意義,但他們建議在人體試驗之前先進行涉及過冷肝臟和豬(或替代大型動物模型)的長期生存實驗。
「很多時候,當器官可用時,附近可能沒有很好的匹配——所以在分配方面,當你增加額外的時間,這意味著你可以搜尋更遠的距離,這意味著你有更好的機會不僅要找到一個好的匹配,而且要找到一個出色的匹配,”說Shannon Tessier,HMS 外科講師。 「這意味著你有更少的器官丟棄,為接受者提供更多的器官,並且這些器官與接受者更好地匹配,這意味著器官可以在接受者體內有更長的壽命。”
*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將供體器官儲存在冰上的防腐劑溶液中。溫度保持在4到8度之間°C(或 39.2 和 46.4°F) – 任何冷卻器和器官都會受到損害,遭受類似深度凍傷的損害。離開人體大約九小時後,器官組織就會受到無法修復的損害,無法移植到新的宿主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