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研究人員發現,從脂肪組織中篩選幹細胞並將這些新生細胞注射到剛從心臟病發作中倖存下來的人的冠狀動脈中可能會限制心臟組織損傷。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介入性心臟病學家Henricus Duckers 於11 月16 日在美國心臟協會的一次會議上介紹了這一新發現,他表示,這一過程需要幾個小時,可能會拯救瀕臨死亡的細胞。
他說,這項小型研究是第一個將脂肪幹細胞注入心臟病患者體內的研究。
達克斯和他的同事招募了 14 名剛從嚴重心臟病發作中倖存下來的人。所有人都接受了緊急治療以重新開放阻塞的冠狀動脈。外科醫生從每位患者的腹部取出脂肪組織,並將其放入將脂肪細胞與幹細胞分離的機器中。然後,研究人員隨機分配 10 名患者接受實際治療,即在 24 小時內將幹細胞注射到患者的冠狀動脈中,然後它們順流流入心臟受損部位。其他四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劑輸注。
磁振造影顯示,在六個月的時間裡,接受治療的患者的疤痕大小從佔左心室(心臟的巨大泵室)的 31.6% 縮小到平均約 15.4%。 Duckers 說,這種減少一半的情況遠遠超出了心臟病患者通常看到的 10%。在接受安慰劑的患者中,心室疤痕大小保持不變。
在接受細胞治療的組別中,從心臟泵出血液的速度也有所改善。
洛杉磯雪松-西奈心臟研究所所長愛德華多·馬爾班(Eduardo Marbán) 表示,雖然在過去十年中已經嘗試了多種幹細胞用於心臟治療,但其中三種最為突出——脂肪來源的細胞、骨髓細胞和取自心臟的細胞。
他說,大多數幹細胞似乎都是間接發揮作用的。一旦注射到心臟,這些細胞的作用更像是榜樣,而不是替代的心肌細胞。 「它們向心臟的其他部位發出危險信號,以激活內源性修復機制。新的肌肉可能不會直接歸因於你放入的新細胞,而更多地歸因於這種角色模型效應和招募效應,」Marbán 說。
鴨子同意了。 「我們認為這些[脂肪幹細胞]不會長成新組織,」他說。相反,他懷疑它們會產生生長因子蛋白,並將一種名為白細胞介素 10 的消炎免疫蛋白招募到心臟受損區域。輸注似乎可以促進疤痕縮小、肌肉恢復,甚至新血管的生長。達克斯說,這種好處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於防止瀕臨死亡的細胞陷入困境。 “添加生長因子可以使這種平衡轉向積極的方向,並且它們可以生存。”
達克斯表示,計劃在歐洲對脂肪幹細胞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