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六年的來回,印度尼西亞議會終於通過了該國的數據保護帳單進入法律,從而引入了一個法律框架,用於在東南亞國家管理個人數據。
在政府機構和其他機構報告的數據洩露的背景下,新法律生效。根據一項路透社報告。
路透社寫道,根據法律,公司犯有數據不當的罪行可罰款,最高可罰款其年度公司收入的2%,以及可能拍賣其某些資產的罰款。
根據法律,偽造貪婪的人數據的人可能會在監獄中呆多達六年,而那些不遵循適當程序的個人數據的人可能會在監獄中保留長達五年。
立法規定了遭受數據洩露的數據主體的賠償,並允許他們在認為有必要的情況下撤回同意書的權利。
路透社指出,印尼總統還收到了綠燈,以建立一個監督委員會來監督法律的逐步執行,這將經歷為期兩年的“調整”時期。
媒體報價印度尼西亞傳播部長約翰尼·G·板塊強調了數據保護法的重要性:“電子數據組織者(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的義務之一是確保在其係統中保護個人數據。”
審查法律的一位議員告訴路透社,它將減輕印尼與其他具有相似數據保護法規的國家之間的個人數據交易。
同時,ZDNET有報導稱,最近通過的法案將於本週二批准。
根據技術出版物,該法案的批准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已經加入了東南亞的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和泰國,這些國家對個人數據保護有具體的立法。
生物識別技術越來越多地用於印度尼西亞的一系列應用,例如數字銀行服務。
數據保護是法律和數字身份的重要問題,以及全球許多國家,例如尼日利亞和多哥,正在努力製定數據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