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由於技術限制,與智能產品和服務的互動通常還沒有符合用戶的期望。但是人工智能正在開闢實現這些互動的新方法,歐洲電信標準學院(ETSI)希望提供有關如何使這些交互更為以用戶為中心的理論框架。
這就是為什麼ETSI用戶組的最新工作是兩項名為“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生態系統中的用戶方法”的技術報告的原因。這兩種報告均在本週四舉行的ETSI網絡研討會上介紹。這第一部分於2022年11月出版第二個就在幾週前的三月。
ETSI是一個非營利的標準化組織,與歐洲委員會和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緊密合作,以設定技術標準。它是用戶組特別委員會就如何使ICT產品和服務以用戶為中心的標準制定者提出了建議。
這些報告提供了智能ID的概念證明(POC)研究,包括用戶配置文件模型,ETSI稱為“數字克隆”。報告稱,該模型是獨立的,用戶可以控制其數據。概念證明是為智能ID的主動配置文件的用例構建,該案例將使AI提供以自然語言製作的答案。
報告指出:“根據這種方法,智能身份需要具有足夠的知識,使用戶界面可以通過對數字生態系統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來預測和響應用戶的需求和期望。”
ETSI還分析了不同的用例,並確定需要標準化和調節的領域。報告說,最後一步是用智能ID來描述和實現智能接口,以實現用戶與數字生態系統之間的智能交互。
ETSI用戶組主席Jean-Yves Monfort說,用戶應該是數字生態系統的中心網絡研討會。
“如今,用戶是完全移動的:他們移動,更改網絡,終端,同時想要服務的無縫連續性,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和端到端服務質量,” Monfort說。 “因此,它迫使整個數字生態系統提供其選擇的服務,該服務是根據原則個性化的'隨時隨地,任何方式,任何設備,每個人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