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一項新研究的發現表明,北太平洋海洋死區的出現與過去的大規模海洋變暖事件之間存在明確的聯繫。顯然,數千年前發生在冰河時代結束時發生的兩個重大變暖事件會誘發水中缺氧和低氧水平。
研究人員發現,大約14,700年且11,500年前發生的重大海洋變暖事件導致海洋中浮游生物的數量突然增加。
這些矽藻在溫水中壯成長,傾向於下沉在海底。研究人員發現,浮游生物也需要營養才能生長。但是,由於它們是在海洋底部發現的,並且在那裡發現了大多數養分,因此可能導致種群爆炸突然導致水中的氧氣水平降低,最終導致缺氧。
“我們的研究揭示了海洋變暖,氧氣損失與有利於矽藻產生的生態轉變之間的密切聯繫,”說卡內基科學機構的研究研究員夏季Praetorius。
“在每個變暖事件中,向缺氧的過渡突然發生並持續了大約1000年,這表明反饋持續或放大了缺氧。”
研究人員指出,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逐漸且可預測的”。但是,該研究的結果表明,全球變暖的“生態後果”會極大地影響海洋和海洋生物。
最近,東北太平洋和白令海的異常變暖發生了,如果繼續變暖,也會發生變暖。這可能會構成可能影響海洋生物的水域缺氧的風險。
除了在北太平洋的“死區”之外,該地區還記錄了該地區的Algal Bloom。觀察到某種矽藻的某種種類,科學家認為,如果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人們應該期望將來再次發生同樣的情況。這可能不會在未來幾年內發生,而是在未來幾十年或幾個世紀中發生。
這項研究是出版在日記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