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浪費疾病1967年首次在科羅拉多鹿中觀察到。從那時起,神經系統疾病已擴散到美國24個州和加拿大。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人類污染的報導,但是最近的一項加拿大研究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這種疾病可能被人類染上。
在卡爾加里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中,有18個獼猴以不同的方式暴露於該疾病,包括將感染的材料直接注入大腦;餵肉;皮膚接觸;並靜脈注射。
CWD發現會感染獼猴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選擇了獼猴,這是一種來自亞洲的猴子,因為與其他動物相比,它們的基因構成更接近人類。
報告國家迄今為止,在三年內,在三年內用5公斤(11磅)餵食的五顆獼猴中有三個在CWD呈陽性。在人類中,這種飲食相當於每月吃7盎司的牛排。
更令人震驚的是,餵食鹿肉的三隻猴子中有兩隻表現出疾病的症狀,例如焦慮,共濟失調和震顫。
一個獼猴在六個月的時間內減輕了體重的三分之一,而感染物質被注入大腦的兩隻動物也會發展出CWD。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王室研究員Stefanie Czub說:“沒有人應該食用動物產品。”
2004 CDC研究與類似的結果相關
2004年,由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總結食用受感染肉的人無法免受潛在暴露。
通過無細胞的體外實驗,團隊觀察到與CWD相關的pr可以轉化人prion蛋白,從而強烈證明它是人類可以傳播的。儘管有明顯的觀察,但缺乏證據仍然使人類傳播低水平。
此外,該研究聲稱有可能CWD由於受感染鹿的遷移而開發針對人類的新菌株。
什麼是慢性浪費疾病?
CDC將CWD歸類為一種影響,鹿,麋鹿,馴鹿和駝鹿的疾病。受感染的動物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表現出症狀,例如體重減輕或浪費和絆腳石。
它可以由任何年齡的動物收縮,並且對其健康是致命的。當前,尚無針對該疾病的已知療法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