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一種新的裝甲恐龍物種,由於頭部和鼻子上的尖刺和錐體,他們一直稱其為“棘手的頭”。
這位7600萬年曆史的裝甲恐龍化石曾經曾經住在拉米迪亞(Laramidia)失落的大陸上,現在在鹽湖城的猶他州國家歷史博物館展出。
認識“刺頭”:Akainacephalus Johnsoni
新的裝甲恐龍,一種赤牛龍,是發現在位於猶他州凱恩縣的大樓梯 - 埃斯卡蘭特國家紀念碑的Kaiparowits組成。它被命名為Akainacephalus Johnsoni,其名字的名字含義“ Thorny Head”,並為紀念Randy Johnson的第二個名字授予了博物館志願者Randy Johnson,他幫助準備了恐龍的頭骨。
在發掘化石時,猶他大學和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能夠檢索一個保存完好的頭骨裝甲恐龍,以及以尖刺板和頸環的形式,幾個椎骨,肢體骨頭以及幾乎完整的尾巴,標誌性的彎曲龍俱樂部仍然相連。
Akainacephalus Johnsoni長13英尺至16英尺,高約3.5英尺。像其他腳步龍一樣,它是為防禦而建造的,它使其在白堊紀晚期(例如霸王龍雷克斯)的捕食者中生存。
北美的兩個血藻龍
血管龍恐龍是以防彈衣和尾桿而聞名的草食動物,並且在北美髮現了化石。然而,與北美相關的曲腸龍在頭骨上有光滑的骨盔甲,但Akainacephalus Johnsoni的頭骨上有尖刺,骨頭盔甲,頭骨和鼻子上,類似於居住在1.25億年前的亞洲鱷龍。
Akainacephalus Johnsoni的發現得出的結論是,在白堊紀後期,至少發生了兩次移民事件。
當海平面達到地球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時,北美大陸基本上分為兩部分。西方被稱為拉米迪亞(Laramidia),而東方被稱為阿巴拉契亞(Appalachia)。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海平面短暫降低,允許恐龍,包括亞洲鱷魚龍,穿越北美的貝林亞陸橋。
Akainacephalus Johnsoni研究的首席作者傑爾爾·維爾斯(Jelle Wiersma)說:“對於古生物學的科學來說,我們可以從化石記錄中閱讀如此多的信息,這是非常有趣的,並且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滅絕的生物和它們是它們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