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和在線服務檢查是否有疾病症狀,旨在發現一個人患有疾病或感染的疾病。但是,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人們不應依靠在線症狀檢查器,因為他們可能並不總是提供適當的建議。
寒冷,頭暈和喉嚨痛是數百萬人經歷的一些常見醫療狀況。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許多人習慣於上網和尋找疾病的症狀。
大多數免費的在線症狀檢查器都是由保險公司,醫學院,政府機構等提供的。
然而,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來自英國,美國,波蘭和荷蘭的23個在線症狀檢查器。其中一些在線症狀檢查器由眾所周知的品牌(例如Mayo Clinic和WebMD)經營,而有些則由鮮為人知的品牌經營。
該研究評估了23個症狀檢查器中每一個的45例患者方案。在總體情況下,15個需要非緊急護理,15個需要急診護理,其餘的可能需要自我保健,但不需要醫療訪問。這些病例包括19個罕見和26個常見診斷。
醫療檢查員的準確性有所不同,但它們都不准確。研究人員發現,在線症狀檢查人員只提供了正確的建議,大約有三分之一時間,這意味著大多數主要建議是不准確的。
“我們的結果表明,在許多情況下,症狀檢查者可以給用戶一種可能的診斷感,但也要謹慎注意,因為工具通常是錯誤的,而分類建議過於謹慎,”報告研究中的研究人員發表在BMJ。
該研究還分析了分類建議的準確性:患者是否應該尋求專業的醫療服務。研究人員了解到,在線症狀檢查器大約有57%的時間提供了適當的建議。四個網站,即ITRIAME,ISABEL,SYMCAT和SYMTOMATE,總是建議用戶尋求專業護理。
研究結果表明,在線症狀檢查器與電話分類一樣準確。
大部分成年人和青少年在美國,儘管在線症狀檢查人員的開發人員並未尋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但使用了這種虛擬醫療服務。
照片:JFCherry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