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幾代 iPhone 均受益於新 Apple 晶片不同,今年只有「Pro」版本配備了新的 A16 Bionic。電晶體密度稍高的晶片(160 億個電晶體,而不是 15 個),這是蘋果史上第一款採用 4 奈米製程的晶片。
蘋果在新款 iPhone 14 Pro 中採用了按處理器能力進行細分的方法。 iPhone 14 帶著來自「13 Pro」世代的 A15 仿生處理器回歸,這個版本可能經過了一點(非常小的)改造。只有 iPhone 14 Pro 配備了新的 A16 Bionic 晶片。該晶片的第一個明顯優點是新的雕刻技巧。
雖然 A15 Bionic(iPhone 13 所有型號、iPhone 14 非 Pro)與 M1 和 M2 晶片一樣採用 5nm 工藝,但 A16 Bionic 是首款 SoC(系統,一體成型晶片),來自 Apple,採用 4 nm 刻製。它也是迄今為止開發的最密集的 iPhone 晶片,擁有近 160 億個電晶體。世代進步緩慢,晶體管數量「僅」比 A15 多 10 億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會更小、能耗更低。
不出所料,仍在生產的仍然是台積電,因此生產量比 5 nm 的部署要有限得多,因為它只配備了四個新終端中的兩個。但這至少可以讓「Pro」版本的用戶受益於更高的效能(從而更容易證明他們的購買是合理的)。
號稱擁有最高效晶片的蘋果保留了與上一代相同的邏輯組織。六個CPU核心中,始終有兩個高效能核心和四個高效核心。蘋果憑藉對「硬體+軟體」組合的掌握,在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並沒有專注於高性能核心的最大性能。
並更願意強調其低功耗核心會消耗“只有(他們的)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的精力”。沒有績效衡量證據的索賠(基準),這可能很煩人。但事實是,iPhone(和 Mac)在輕度使用時比 PC 耐用得多——蘋果一直是後台任務監控和節能的「王者」。
GPU 效能提升 18%
與上一代 Pro 型號一樣,A16 Bionic 整合了 5 個 GPU 核心。即將開發的圖形晶片“與之前的 GPU 相比,功率提高了 18%”。這讓我們相信蘋果幾乎沒有接觸過它的 GPU。 18% 大致對應於從 5 nm 到 4 nm 的增益。這種小型化以及記憶體頻寬優化(+50%)使得頻率增加成為可能。再加上改進司機和“presto”,這是更強大的 GPU。
如果事實上,這顯然是一項仍然複雜的任務,那麼這裡必須理解的是,蘋果仍然信任其使用 Imagination 技術開發的圖形架構。該公司這樣做是正確的,因為它是同類產品中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經常在多個方面超過高通。基準– 特別是,再次感謝蘋果獨特的「硬體+軟體」組合。
NPU:每秒 17 兆次運算(照片說謝謝)
神經處理器——神經處理單元或 NPU——是蘋果有史以來開發的最強大的處理器。據稱最大性能水準為每秒 17 兆次運算(美國單位為 17 兆次,非盎格魯撒克遜單位為 17 兆次 - 是的,它們總是必須脫穎而出...)。
不幸的是,不僅蘋果公司對這個數字的背景理解很差,而且競爭對手也沒有很好地理解這一數字,他們都對此類計算相當不透明——特別是為了避免向競爭對手透露太多信息。無論是推理操作還是與機器學習相關的什麼,都沒關係:它看起來非常強大。正是這種功率,再加上影像處理器(ISP,該 SoC 的另一個邏輯區塊)的控制,使得蘋果聲稱其 iPhone 14 Pro 的所有相機模組在低光源下的影像品質有了巨大提升。
新的螢幕控制器:更好的面板管理
如果說這兩款 Pro 機型的螢幕保留了「Super Retina XDR」名稱,並且看起來與上一代非常接近,那麼它們似乎已經重新設計。並受益於新的螢幕控制器,這也是 A16 仿生晶片的邏輯「磚塊」。此顯示驅動程式帶來了一些新功能,例如管理始終活動的螢幕(始終顯示),這對於新的「動態島」介面是必需的。
正是這個邏輯部分也能夠將螢幕頻率降低至 1 Hz 以限制能耗,但蘋果尚未提供有關其以非常精細的增量管理頻率的能力的更多細節。最終,始終是晶片的這個元件有能力讓螢幕「吐槽」。這款 OLED 螢幕在戶外峰值亮度為 2000 cd/m²(或尼特),在保持 HDR 相容的情況下為 1600 cd/m²,即使在最強烈的照明條件下也應該可讀。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 A16 Bionic 中整合的螢幕管理引擎。
如果 iPhone 14 用戶在日常使用中不會發現 iPhone 14 和 iPhone 14 Pro 之間有任何性能差異,那麼這種新晶片對於某些功能來說是必要的(常亮顯示,動態島、螢幕的精細管理、新的 48 Mpix 感測器的控制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應該有望保持持續的動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