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手機空了,象徵性地,你就會死」。據該網站報道,這是人類學家托馬斯·羅賓遜進行的研究得出的有點誇張的結論快公司。
英國大學內卡斯商學院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重點是智慧型手機的電池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這位人類學家確認,手機的充電水平改變了我們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出去購物,而你的電池沒電了,這將決定你去哪裡——可以充電的地方。»,湯瑪斯‧羅賓遜解釋。
倒數計時
據他介紹,電池圖示被視為倒數計時。 “它改變你對時間的看法,指定托馬斯·羅賓遜。您不會考慮幾小時或幾分鐘,而是告訴自己:“我的電池還剩半小時的電量。”» 據他說,我們也不再以公里為單位思考:「人們不再認為他們的目的地是 10 公里或 10 站地鐵。他們認為距離上述目的地還有 50% 的電量»。
從方法上來說,他的研究重點是 22 名年齡在 20 歲到 50 歲之間的倫敦人,他們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在 1 到 3 小時之間。托馬斯·羅賓遜 (Thomas Robinson) 每天跟踪他們,以確定手機在他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真實的。
«未來十年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托馬斯·羅賓遜相信。我們的電池的使用壽命永遠不夠用。絕不。»
這位人類學家也透露,在訪談中,受訪者的焦慮狀態因智慧型手機的充電程度而異。
«充滿電的電池讓他們看起來很平靜,他們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一旦儀表低於一半,就會引起參與者的焦慮和不適»,托馬斯·羅賓遜在他的總結中寫道。
裝載空間,一個社會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電池對於製造商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自主性和充電現在是他們行銷論點的中心。
托馬斯·羅賓遜呼籲在公共場所建立基礎設施,而不是依賴技術進步,以便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充電站。 Pensa 公司 2013 年在紐約進行的太陽能充電站實驗就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在法國,此類項目目前尚未提上日程。
«我認為人們應該更多地談論它”,托馬斯·羅賓遜總結道。事實證明,許多電池問題都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都理解他們。我們都有這些關於他們的規則。但只有當電池耗盡時它們才會變得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