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年前推出自助維修店以來,蘋果一直因該店出售的備件使用條件之一而受到強烈批評。客戶(經驗豐富的使用者以及獨立維修人員)必須提供序號,以確保購買的組件適用於正在維修的設備。
連載的“負面意義”
這個做法對蘋果來說值得巴黎檢察官辦公室調查,因為修復權法律完全禁止這樣做,就像美國俄勒岡州的情況一樣。事實上,它被認為是一把鎖,最終使蘋果能夠保持對維修過程和整個活動部門的控制。
不過,蘋果公司放寬了這個限制:維修店的用戶在訂購備件時不再需要提供 iPhone 或蘋果設備的序號,卡母除外。但仍會對備件進行檢查。太少了,太晚了?
在接受採訪時TechCrunch蘋果硬體工程主管 John Ternus 回應了批評。他感嘆備件的匹配(序列化程序)有一個“負面意義»。«我認為這讓人們相信我們以某種方式阻止了第三方硬幣,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保證道。
事實上,舊設備的備件可以在新設備上使用(Face ID 生物識別感測器除外),但不提供真正的序列化組件的所有功能。
«我們的觀點是,出於多種原因,我們需要知道設備中有哪些部分。首先,我們需要驗證它是正品 Apple 生物辨識感測器,並且沒有被偽造或類似的情況。校準是另一個原因»。
倒修復工具,修復權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此連載構成很簡單”最大的威脅» 這給電子設備的維修帶來了壓力。如果蘋果現在授權二手零件,包括第二階段的 Face ID,目前僅限於 iPhone 15 之間。並且始終包括確認組件真實性的過程以及校準(這將在維修後直接在設備上進行)。
«本質上,我們是說,如果我們知道那裡有什麼模組,我們可以確保當您將我們的模組放入新手機時,您可以獲得最好的品質。為什麼這是一件壞事?»,約翰‧特努斯解釋。更廣泛地說,經理質疑可修復性作為一個目標。
«與其他因素分開來看,可修復性並不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他解釋道。 “讓我擔心的一件事是人們非常關注可修復性作為目標。事實上,可修復性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我們的目標是製造耐用的產品,如果你過於專注[每個零件的可修復性],你最終會造成不良後果,對消費者和地球來說都更糟糕»。
我們將看看來自監管機構和法院的壓力是否會促使蘋果採取更多措施來便利維修權的行使。
來源 : 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