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在腦機介面設計方面剛剛達到了一個里程碑。他的目標是什麼?無需說話或書寫即可溝通。如果我們立即想到這將如何幫助患有神經損傷的人,那麼美國組織的目標是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從長遠來看,他明確地設想為每個人提供一種非侵入式設備,以便以新的方式與虛擬實境耳機或擴增實境眼鏡互動。
他剛剛在網路上發布了他的研究概述,並在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該主題的科學文章自然。其腦機介面計畫於 2017 年啟動,得益於與舊金山大學研究團隊的合作以及 Facebook Reality Labs (FRL) 實驗室的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
不戴電極頭盔
如今,已有功能性腦機接口,但它們依賴於使用帶有電極的耳機,該耳機利用大腦活動向計算機發送簡單的命令或激活機器人義肢。 Facebook 的想法是取消這樣的限制性系統。但是,我們如何才能檢測和解釋僅在我們大腦中形成的各種微妙的單字呢?
加州大學的團隊宣布,他們已經能夠使用演算法即時解碼大腦活動產生的一小部分單字和句子。這是第一次。仍有錯誤率,可辨識單字量較低。不過,科學家希望能夠在詞彙量為1000個的情況下,達到每分鐘100個單字的即時解碼速度,單字錯誤率低於17%。目前,他們仍然被迫使用電極。 Facebook 還在探索其他途徑。
以氧氣水平或神經元運動為指標
與我們體內的其他細胞一樣,神經元在活躍時會消耗氧氣。一種解決方案是記錄大腦氧氣水平的變化,以間接測量大腦活動。以脈搏血氧儀為例,它已經透過手指測量血液的氧飽和度。那麼使用紅外線光就足以了解大腦中的血液氧合程度。
Facebook 也正在探索其他方法來評估血管甚至神經元的運動。由於智慧型手機和光達光學技術的進步,他的實驗室相信可以製造出比目前電極頭盔更實用的小型設備。 Facebook堅信,有一天它會成功解碼無聲的言語。“這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但我們認為我們可以縮小這一差距”,Facebook 估計。
這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嚴重的道德問題。如果有一天 Facebook 能夠破解我們內部製定的想法,誰能說這樣的裝置不會被惡意利用呢?我們可以想像品牌可以從中獲得銷售更多產品的潛力,但也可以想像如果獨裁政權能夠猜出最秘密的想法,這可能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