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推出了佳能 EOS 5K Mark II 和 Mark III 的真正後繼產品嗎?這就是我們在閱讀 Lumix S1H 的技術資料時所想到的,Lumix S1H 是其第一代全片幅感光元件混合相機的第三個版本。繼 S1 專注於報導之後,S1R 專為高清(工作室、重現、風景)而設計,配備 47 Mpix 感測器,而 S1H 則將吸引視訊世界。甚至是直接看電影。
從機械和技術角度來說,主體的基礎是 S1,這是一種具有機械穩定 24 Mpix 感測器的設備。與「原版」相比,S1H首先整合了定義相同但截然不同的感測器。首先,它整合了限制莫爾效應所需的低通濾鏡——大多數攝影師不喜歡這種濾鏡,但影片中需要它。其次,該感測器不像攝影機中常見的情況那樣提供一個而是兩個 ISO 閾值。
在攝影中,每個感測器都有一個基本ISO 值,該值會在每個閾值(100、200、400 等)處放大,而可容納14 個光圈的24 Mpix 感測器的ISO 值為640 ISO 基本值,範圍從100 到5000 ISO極限值,第二個範圍為 4000 至 51200 ISO。興趣?在低光照條件下提供更好的影像品質。最好提供「乾淨」的原生 ISO 4000,而不是透過多個等級放大的原始 ISO 640 訊號提供的 ISO 4000。因此,S1H 承諾在 ISO 4000 的自然光下進行非常乾淨的拍攝,這將使其成為尋求真實渲染的拍攝殺手。
4K之後,這裡是6K!
除了雙 ISO 感光元件之外,S1H 也是第一款能夠拍攝 6K 的相機。根據幀速率和影像比例(全感測器時 3/2、16/9)可用的超清晰度(6K、5.9K、5.4K)e, ETC。它具有多種用途:用於影院用途的定義、用於 4K 編輯的裁剪(平移掃描)或只是用於經典 4K 開發(過採樣)的更好信號。
除了 6k 影片外,我們還有權獲得所有可能版本的 4K、全感測器 Super 35 mm、全高清 x6 慢動作、變形等。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可用視訊模式的數量,這些視訊模式佔據了我們在下面複製的 PDF 文件的一頁半(!)。就像撲克牌一樣,松下全力以赴,將其所有視訊技術融入相機機身中。
這種「相機」格式的優點顯然是它的緊湊性......以及它的價格:與 Varicam 或任何其他電影攝影機相比,Lumix 及其「僅」4,000 歐元的裸機是微不足道的。其緊湊的格式以及感測器穩定性(高達 6.5 倍速)使其能夠比昂貴的電影攝影機用於更移動和更搖滾的場合。松下在這裡受益於相機市場所代表的規模經濟:當電影攝影機僅生產幾百台時,銷售的數千甚至數萬個相片機身降低了開發和生產成本。
改裝S1機箱
為了整合能夠以每秒30 幀的速度處理24 Mpix 視訊串流的電影攝影機,松下對其外殼進行了一些修改,整合了迄今為止攝影機中不存在的通風系統- 是的,在智慧型手機之後,攝影機配備了風扇!這是一項相當合乎邏輯的技術壯舉:當相機在短時間內連續工作時,相機的使用需要不斷地使用感測器。該外殼的另一個改進是,指示燈指示錄製正在進行中,並且前面有一個額外的視訊觸發按鈕。或將錶殼頂部的液晶顯示器增大至 1.8 英寸,以顯示更多資訊。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記憶卡:不再有 XQD,兩個插槽現在都是 SD (UHS-II)。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決定,因為與 SD 不同,XQD 並不是影片中流行的格式。 S1H 非常精細地管理這些位置,並且可以以雙重錄製(SD1 = SD2)、媒體分離(照片在SD 1 上,影片在SD2 上)或中繼(一旦SD1 已滿,SD2 接替中繼)的方式操作它們。雙重錄製模式(即使使用外部 HDMI 盒也可以實現三重錄製)將滿足偏執的製片人和他們的拍攝保險公司。接力模式對於廣告等密集拍攝非常有趣,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您必須非常快速地製作大量內容。請注意,在接力模式下,您可以將滿卡更改為空卡,同時繼續對當前卡進行拍攝。
如果 Lumix S1H 是為密集視訊使用而設計的,那麼它本質上仍然是 S1——要知道它仍然是一台相機。從 0.08 秒的 AF DFD 到 14 位元 RAW 文件,再到連續拍攝 8 張影像以創建 96 Mpix 檔案的高清模式,甚至以 9 fps 連拍,S1 的所有性能依然存在。
但價格要高得多,因為 Lumix S1H 的售價為 3999 歐元。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價格很高,但對於專業視訊市場來說卻非常實惠。
Lumix S1H 將於 10 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