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01Net 雜誌 2019 年 2 月 6 日在報攤上的第 902 期。在應用程式商店上(iPhone、iPad)或le Play 商店(安卓)。了解我們所有的訂閱計劃在資訊亭 01 上。
雕塑家彼得·科瓦爾斯基 (Piotr Kowalski) 於 2004 年退出,留下我們獨自面對他的作品。除了他著名的建築作品,例如拉德芳斯的德格雷斯廣場、馬恩河畔香榭麗舍的地軸或塞納河畔維特里的夜光塔,這位烏克蘭藝術家於 1971 年歸化為法國人,熱衷於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項目。在這方面,這位前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追隨了達文西的腳步,透過實驗令人驚嘆的技術,處理爆炸物、氣體和磁場,以及設計非凡的機器。附有視訊裝置時間機器,他邀請觀眾測量時間(1)。在他的最新作品之一中,他用 99 個玻璃幻燈片的浮雕以 3D 方式呈現聲音,翻譯為“熱情”這個詞。透過這些實驗,他為一代藝術家探索新技術的潛力、展示肉眼不可見的事物開闢了道路。換句話說,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藝術不是再現可見的東西,而是使可見的東西變得可見。»
「新媒體藝術」也不例外。根據作家列夫·馬諾維奇(Lev Manovich)(2)給出的定義,它涵蓋了所有利用電腦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在 20 世紀 60 年代,我們已經在談論控制論藝術,然後更喜歡電腦藝術,甚至是電子或技術藝術。只要我們有勇氣,期限並不重要。然而,2018 年,從巴黎到凡爾登,不乏這樣的展覽,展覽的標題既神秘又富有詩意:編碼世界、未來隊長和超自然……始終以向盡可能多的人揭示真相為目標。是這個電子世界的極客,有時甚至是挑剔的創造者,超越了我們的生物能力。因此,池田亮司將我們周圍流通的大量數位資訊(3)演奏成音樂。和數據學(4),日本人透過投射在牆上的資訊圖表,體現了 DNA 分子結構的複雜性,以及網路上流傳的科學數據的範圍。令人眼花撩亂地深入數據海洋。去年夏天,在大皇宮,公眾發現了米格爾·舍瓦利埃 (Miguel Chevalier)。這位法國藝術家是微型計算機的忠實粉絲,他邀請我們思考數位植物(5)。閃閃發光的植物具有超自然的色彩,在螢幕前觀眾來來往往的風中移動和彎曲。
在其他地方,馬泰奧·納西尼(Matteo Nasini)透過物理方式揭示了熟睡中的人的大腦活動。感測器感知到的電波運動決定了要以 3D(6) 列印的物體的形狀:規則的代表最平靜的,不規則的代表睡眠期間最不安的。這種印刷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諸如數碼怪誕II。這個三公尺高的洞穴,由矽砂製成(在01net雜誌),似乎刻在岩石上(7)。就像中國雲岡的那些,已有 1500 年的歷史,其中一個同樣使用 3D 列印進行複製。建築長17.9米,寬12.6米,內有一尊高10公尺的佛像。透過拓寬其應用領域,從工業到應用藝術,3D 列印讓我們眼花撩亂,也讓我們困惑不已。尤其是如果我們還記得我們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熱衷於科學和技術的這幾行詩的話。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聖母院,預言:「建築將不再是社會藝術、集體藝術、主導藝術。偉大的詩篇、偉大的建築、人類的偉大作品將不再被建造,它將列印.»在紙上?沒有什麼是不確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官方網站藝術家的作品帶著說教主義回到了這幅 1981 年的互動作品。
(2)找出他對藝術和計算的想法(英文)在網站上
(3)使用此 Dataplex 磁碟創作於 2005 年,藝術家將電腦傳輸的訊息轉化為音樂和節奏素材。
(4) 可參考其安裝的簡短摘錄在這個網站上
(5)工作超自然 2018 作為藝術家與機器人展覽的一部分在巴黎展出。
(6)影片講解(英文)來自他的 Sparkling Matter 計畫。
(七)工作內容數碼怪誕II由邁克爾·漢斯邁爾和本傑明·迪倫伯格創作,於 2017 年在蓬皮杜中心展出。可以觀看設計工作的視頻在這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