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一個讓您夢想的名字 - 70 年代的膠片徠卡 CL 是一款卓越的平易近人的相機 - 新款 CL 是通往徠卡世界的大門,尤其是其在低光條件下出色的影像處理能力。
它應該被稱為「徠卡CL2」:我們測試的CL其實並不是該品牌第一款使用這個名稱的相機。讓我們回到過去,更準確地說是1973 年,當時徠卡與日本Minolta 合作推出了“原始”CL,這是一種M 型測距儀外殼,與大多數M 光學器件兼容,但價格便宜得多。徠卡 CL 在日本大阪的美能達工廠(在該國被稱為 Leitz Minolta CL)生產,是該品牌吸引更廣泛受眾的武器,如今這款新 CL 也肩負著同樣的使命。
閱讀:測試:Leica TL2,一款仍然優雅且最終高效的混合相機
這個裝置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一個變體TL2於去年推出。但當 TL 系列透過觸控螢幕探索智慧型手機人體工學時,CL 則尊重其祖先更多基於膠片的傳統,在 2018 年提供比 M 和 SL 系列更便宜的徠卡體驗。賭注成功?
珠寶盒
當年的膠卷徠卡 CL 被稱為“窮人的徠卡”,雖然我們不能對數位 CL 說同樣的話,但無論如何,它是德國製造商最便宜的可更換鏡頭數位相機。但幸運的是,入門級並不與徠卡的「廉價」飾面押韻,恰恰相反。與德國 DNA 保持一致,機身時尚……而且漂亮,真的很漂亮——必須承認這是一種主觀判斷——並且是徠卡歷史上膠片和數位產品線之間的優雅見證。面對日本工業巨頭,韋茨拉爾公司更多地受制於過去,但該品牌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知道如何小步推進其設計。
人造皮革覆蓋物的手感確實令人愉悅,錶盤的點擊聲也令人愉悅,即使它們對於我們的口味來說有點鬆散。控制裝置的佈置和對人體工學簡化的追求為 CL 提供了一個簡約的外觀,我們希望在競爭對手中更常見 - 誰談論過奧林巴斯?憑藉其 20 世紀 50 年代的外觀,新手很難確定它是膠卷相機還是數位相機:視覺簽名合約已經履行。
技術表良好,缺乏穩定性
複製/貼上或幾乎:CL(非常)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兄弟 TL2 的技術表:相同的 24 Mpix CMOS 感測器,相同的影像處理器。該設備的主要區別在於人體工學和相鄰設備:雖然 TL2 選擇使用觸控螢幕和可選的外部取景器進行所有操作,但 CL 提供了更經典的方法。在這裡,我們受益於真正的實體按鈕和轉盤——哈利路亞! – 電子觀景窗。一個好的電子取景器,小突起放在側面,遙測風格,當TL2的可選取景器放在相機中間時,反射風格。
為了保持系統和光學元件的緊湊性,徠卡為TL/CL 系列選擇了APS-C 感測器,當我們記得帶有135 膠片的銀色CL 可以(並且仍然可以!)時,我們對這一選擇感到有點遺憾。在數位 CL 上,M 光學元件應用了 x1.5 的係數(就像 SL 光學元件一樣,100% M 相容,因為安裝座相同)。我們認為一個細節似乎與我們的目標截然不同:如果我們對 18 毫米(進一步閱讀)有不滿,那麼它現代、極其緊湊的“煎餅”設計會讓人輕鬆地帶著相機四處走動。數位 CL 並不是一款針對專業人士或純粹主義者的設備,而是以稍微更現代的方式作為進入徠卡世界的入門步驟。
然而,我們遺憾的技術缺陷是缺乏感測器穩定技術。在這個領域,我們希望採取一種不那麼教條的方法,徠卡會與合作夥伴更接近或開發穩定解決方案:一旦您嘗試過機械穩定,就很難離開它。
AF:最好,但競爭更激烈
第一台徠卡 T(現為 TL)讓我們有點失望的是,這個 CL 的 TL2 在 AF 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這意味著 TL2 和 CL 都是在 90% 的情況下都具有足夠有效自動對焦的設備。然而,在混合動力領域,爭奪的焦點是剩下的 10%,也就是說 AF 能夠追蹤移動物體並在黑暗中看到東西。
在這兩個領域,當光子很少並且對物體的追蹤沒有真正達到標準時,CL 比泵浦競爭要好得多。如果徠卡確實繼續提高其分數並最終提供不錯的自動對焦功能,那麼最緊張的攝影師將寧願選擇索尼(AlphaA6300/A6500)或富士膠片(X-T2/X-T20/X-E3)適用於具有足夠激進的自動對焦功能的緊湊型 APS-C 混合動力。
看看為什麼徠卡仍然低於日本,我們注意到選擇了具有簡單對比度檢測的自動對焦系統——毫無疑問是松下觸控? – 當其他競爭對手(Sony、Olympus、Missan等)都轉向依賴對比度檢測和相位相關的混合自動對焦。為了下一代?
有顆粒且無噪音
如果松下部分負責像SL這樣的徠卡相機(不包括M)的硬體開發,那麼訊號處理確實是德國工程師的。這是一個恭維,因為我們發現 CL 與以前的設備中的高靈敏度管理具有相同的關係:沒有過度平滑,陰影區域中幾乎沒有奇怪的彩色偽影,CL 生成數字噪聲,其中具有所有特徵電影時代的「顆粒」。
該設備的另一個品質是它能夠在低光源下保持忠實和恆定的比色。並不完全準確,避免了某些日本相機的「臨床白平衡」方面,但從一張照片到另一張照片的連貫氣氛,顯示了徠卡在詮釋色彩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意志。
另一個優點是影像處理的自然平滑度,可以在 Jpeg 的相機設定中或透過處理 RAW 檔案來恢復清晰度。為什麼這是一個優勢?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光學品質存在時,我們可以強調細節以賦予衝擊力,而相反,即柔化影像,則更難做到。順便請注意,徠卡始終使用開放的 RAW .DNG 格式,該格式允許使用任何開發軟體開啟檔案。
符合人體工學的馴服
如果說我們真的很難適應 TL2 創新但有些混亂的觸覺人體工學,那麼 CL 的硬體人體工學要令人愉快......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稍微了解一下出現在《雙輪》中的雙輪哲學索尼NEX7,CL 的軟體介面也依賴 M 系列的視覺程式碼(和按鈕),一旦按照我們的喜好配置了整合模式和錶盤之間的切換,CL 的表現就非常好。如果一個更經典的富士膠片風格的介面不會對有點瓶子的攝影師造成乾擾——啊,習慣的重量——徠卡在這方面的優點是繼續尋找符合人體工學的選擇。
然而,我們提出的批評是,徠卡希望以犧牲握持力為代價來保留 M 的線條。這個決定是在最高層做出的,為了滿足徠卡粉絲的需求——這個品牌應該歸功於他們——但他們錯了:握把可能打破了“標誌性”相機的線條,但卻提供了更好的握持感。幸運的是,有一些配件可以增加抓地力,但這需要付出代價。另請注意,在寒冷的天氣和戴著手套的情況下,徠卡 CL 的邊緣很少,操作起來有點困難 - 謝謝你的手套。
另一個缺點是:可調節的螢幕。如果它違背了「CL是一種使用M代碼但更便宜的設備」的概念,那麼它的缺失就會限制在手臂距離或地面拍攝時的舒適度。
光學器件太貴
如果徠卡的混合動力系統能夠定期進步,並在松下的幫助下達到徠卡SL光學水平,尤其是APS-C,就沒那麼光彩了。我們測試這款 CL 時所使用的 18 mm f/1.8 鏡頭表現還算不錯,其品質水準與徠卡承諾的相差甚遠,而且最重要的是與 1500 歐元的價格根本不相符。這種品質/價格比的批評也適用於 18-56mm f/3.5-5.6 Asph。 VARIO-ELMAR,一種「經典」變焦,遠低於競爭系統所能提供的:它不是很亮,不穩定,不是很銳利並且昂貴(1500 歐元!)。用於與 APS-C、Fujifilm 的比較)。
如果說M鏡頭是獨一無二的,完全由手工組裝和校準,並且小批量生產,那麼徠卡的TL APS-C鏡頭,其意圖更加民主,就沒有那麼昂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