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含量極高的 SL 的發布,徠卡剝離了 M10 的所有現代功能,使其成為只做一件事且只做一件事的工具:靜態影像。邀請您像過去的美好時光一樣拍攝。記憶卡等等。
生的。這是我第一個想到的詞當你搭乘M10時第一次拿在手上。對於每天使用經典「日本」設備的人來說,M10有金屬錠的效果,緻密而粗糙。線條簡單,控制裝置簡化為最簡單的表達,設計極為精緻。

錶殼的密度可能會讓習慣了鎂合金錶殼輕盈的非徠卡愛好者望而卻步,但徠卡工程師透過歷史的重量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它的合理性! – 透過它提供的額外穩定性,穩定性變得更加必要,因為感測器和光學元件都不需要。
M10,數字M6?

M6被許多人認為是該系列的標竿。由於其令人愉快的格式 - 比大型 M5 更緊湊! – 以及科技(單元、快門)和質樸之間的適當平衡,M6 是許多攝影師,尤其是攝影記者的最愛。 M10 顯然是這著名錶殼的繼承者。
在操控性方面,M10 與其他車型相比,一切都增加了幾毫米。M240,改變一切的毫米:M10 擁有恰到好處的技巧,讓操作起來更加舒適。從邏輯上講,普通人會欣賞手柄和拇指託的整合作為標準配置。一個在徠卡不起作用的論點:“M就是M,我們的用戶有他們的習慣»,當我們提出缺勤時,我們會被告知。 “那些想要握把或拇指託的人可以根據需要添加一個,而將其移除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的重量。

為了繼續與 M6 保持一致,就像它的祖先一樣,M10 改進了其前身 M240 的技術表(不再有影片),以專注於照片。這意味著設備背面的按鈕更少。這裡的口號是攝影,純粹而簡單。一種誘惑的嚴謹。或推遲。
相同的定義,新的感測器

影像清晰度沒有任何變化:與前身 M240 一樣,新款 M10 配備了 24×36 全格式 CMOS 感測器,其中包含 2400 萬個感光點 - 用日常語言來說就是 24 兆像素(即使它「有點錯誤」)。非常高的清晰度沒有增加,尼康的 36 Mpix、索尼的 42 Mpix 或佳能的 50 Mpix。這種定義的停滯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是人們所希望的。
* 感測器的感光點從單一顏色(綠色、紅色或藍色)捕獲訊息,並從相鄰感光點重新建立缺失值。 3 種顏色的「真實」像素編碼,就像 Sigma 的 Foveon 感測器一樣。最終生成的圖像確實是 24 mpix,但這要歸功於演算法調整。世界上所有相機(單眼相機、智慧型手機等)都是如此。當然,西格瑪除外。
«24 Mpix 代表清晰度和低光性能之間的最佳平衡»,徠卡產品總監 Stefan Daniel 肯定地說,他補充說,德國品牌的團隊「o我們與我們的合作夥伴—鏡片、眼鏡、鑄造廠等供應商合作。 – 創造一款原創感應器,我們品牌獨有的一種感應器」。至於 M10,因為目前沒有其他徠卡產品包含此新組件。我們對該感測器的唯一批評是機械方面的:它不像索尼(A7x Mark II 代)那樣穩定,也是全格式的。遺憾的是,除了測距儀無法很好地應對長焦距這一事實之外,這也是避免可能發生機械故障的一種方法,並且與設備質樸的一面保持一致。
與 M240 配備的感測器相比,這款新感測器的高靈敏度提高了一個檔次:M10 在 6400 ISO 時的雜訊水準與其前身在 3200 ISO 時產生的雜訊水準相當,甚至略好一些。 M10 雖然不是低光領域的冠軍,但它在 ISO 方面提供了非常進步和非常乾淨的提升,徠卡“加”:數位雜訊的渲染非常接近膠片“顆粒”,最高 ISO 12,500(超出該值) ,這些變化和退化顯然帶有數位技術的印記)。

M10 在 ISO 3200 下表現完美,在 ISO 6400 下仍然非常出色。若要超出此值,您需要選擇 ISO 轉盤的 M 位置並在軟體選單中配置該值。根據我們的測試,M10 在 ISO 12,500 下仍然相當可用,因為儘管紋理更強,但顏色和細節水平保持得很好。
少即是多

與所有 M 一樣,對焦是手動完成的。光圈的打開也是手動的,並通過配備與 M 安裝座兼容的所有光學器件的環進行控制。各自的錶盤。再說一次,這些自動化很容易脫離,讓老前輩們——或者純粹主義者——重新發現過去攝影師負責一切的感覺。但要小心,這種極端主義可能會導致暴力曝光不足或過度曝光!幸運的是,感測器在踏板下方有一點。
良好的動態範圍
影像感測器的動態範圍是指它能夠看到高光和低光的能力。具體來說,攝影師有可能恢復一側雲層和另一側陰影中的細節 - 感測器不如我們的眼睛/大腦敏感度高,有時很難恢復我們所看到的場景。
在這方面,Leica M10 表現非常出色,我們可以從下面使用 Adobe Lightroom CC 開發的影像中看到。
根據場景的性質、恢復類型(曝光不足/曝光過度)以及您對雜訊(曝光不足)和色彩偏差(曝光過度)的容忍度,M10 提供最多 3 檔的寬容度。它比最新的索尼感測器低(最多 +/- 4 檔),但已經非常好了。這是一個重要的事實,尤其是在手動調整曝光時:光線的突然變化可能會極大地扭曲您的影像。
顏色如此…柯達!
無論效率與否,近年來推出的大多數徠卡數位相機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演色性,我們稱之為「徠卡」。這款 M10 也不例外,即使在 Jpeg 格式下也能拍出漂亮的照片。其色調幾乎可以被描述為非常……柯達!西方攝影界的冠軍們在歷史和哲學上有著密切的聯繫,多年來一直攜手合作——T-Max 和 Tri-X 等參考膠片經常與優質的徠卡以及色彩方面的柯達克羅姆齊頭並進。
與某些廠商冷冰冰的效果圖不同,M10生成的彩色JPEG是溫暖而柔和的。在黑白模式下,尤其是在高感光度下,數位雜訊變成非常漂亮的銀色“顆粒”,圓形且賞心悅目。
許多攝影師更喜歡使用數位負片檔案 RAW,特別是因為它們採用 .DNG 格式並且可以使用任何軟體進行編輯。但擁有好的 JPEG 絕對是一個優勢,特別是對於需要快速發送校樣甚至最終文件的攝影師來說。
終於有了強大的處理器
M 不是每秒 10 張的運動單眼相機。然而,到目前為止,Ms 一直受到緩衝內存不足或太慢的困擾,導致相機在一系列過於激烈的拍攝後出現遮擋。 M10 配備更強大的處理器和 2 GB RAM,可保持高達 5 fps 的幀速率,即使在連拍時也從未出現速度下降的情況。我們發現膠片的速度......在36次曝光後無需更換膠片,這仍然是巨大的進步!
長期未知數

M8 的紅外線濾鏡被遺忘、某些 M9 的 CCD 感測器破裂、M9 和 M240 中出現的電池行為不穩定以及記憶卡相容性問題,徠卡也未能倖免於前代產品的技術問題。
然而,有一個因素增強了人們對這款 M10 的信心:徠卡與松下的合作,這項合作導致了優秀的徠卡Q例如。在松下在電子領域的支持下,這家「小」德國公司受益於日本巨頭在元件設計和選擇方面的工業知識。徠卡最近的成功——該品牌正在世界各地開設徠卡專賣店——以及投資基金的到來也使其有機會加強對所選組件的品質控制和控制。手指交叉。
遙測瞄準的魅力和局限性

您真的很喜歡測距儀瞄準器。觀景窗可以顯示視野之外的場景,讓您能夠預測拍攝對象的運動,而瞬時快門釋放是「感覺」和捕捉瞬間的首選武器。
但我們不應該將測距儀瞄準理想化:缺乏自動對焦會導致更多的「浪費」、模糊的影像。如果這也是 M 產生的影像與單眼/混合相機及其強大的自動對焦功能所拍攝的影像不同的原因,那麼在考慮冒險之前最好先警告一下!
徠卡M,時間暫停

徠卡的批評者會無數次辯稱 M10 並不處於技術前沿。他們在技術上是正確的。競賽提供了更多功能——自動對焦、創意模式、影片(通常是 4K)、緊湊性等。但自從 SL 發布以來,除了「技術上被遺棄的徠卡」的爭論消失之外,徠卡的討厭者們還沒有明白一件事:M10 是一款為徠卡愛好者而設計的機身。有時是用50 年代誕生的系統累積了幾十年作品的攝影師,他們不想改變自己做事或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M10 並不是“終極相機”,它是一個回應歷史的機身和一種有其自身優勢和局限性的拍攝方式。

在這方面,M10 是成功的:它採用了「終極」M 膠片 M6 的格式,同時提供了喜歡這種格式的攝影師所需的數位基礎知識。即用於檢視影像(可能還有瞄準)的 LCD 螢幕、能夠承受主體周圍匆忙的緩衝記憶體以及攝影的基本自動化(光線、ISO 和速度的測量)。正是需要專注於當下並致力於我們將其限制在其中的框架。
這類裝置的受眾肯定是有限的,但 M10 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其需求。我們很高興攝影師在 2017 年仍然可以選擇使用數位測距儀進行拍攝:相機選擇越多,表達自己的方式就越多。低產量、歐洲建築(葡萄牙和德國)和高端定位使其成為一個昂貴的案例。但在這一邊,陽光下並無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