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低的價格享受 Bose 耳機的音質。這是 Moto Buds+ 的承諾,其聲音架構已委託給同胞摩托羅拉。在考慮答案之前,先看一下該設備。
可以肯定的是,廠商並沒有為這個150歐元的價格而瘋狂。外殼採用霧面塑料,薄而輕,不散發出高品質感;它對指紋也非常敏感。在摩托羅拉標誌下方,「Sound by Bose」字樣避免了與美國合作的任何歧義。然而,組裝品質很好,鉸鏈又寬又堅固。這個價格的優點是,這款保護殼可以透過 USB-C 連接埠和無線感應充電系統進行充電。
耳機的設計也不是很原創,有點像 AirPods Pro,但有點笨拙。插管很短,以免使耳道過於混亂,但相對較寬。它們也只提供三種尺寸的噴嘴。不確定在這些條件下它們是否適合所有耳朵。一旦安裝到位,即使降噪系統尚未激活,它們也能很好地與外界隔離。在跑步過程中進行測試,它們往往會稍微與耳道分離,但永遠不會從耳朵中掉落,並受到耳廓的良好支撐。請注意,雖然這些耳塞的設計沒有附帶 IP 認證,但摩托羅拉仍然保證防潑水性能,但沒有進一步的技術細節。
有限且不總是響應式控制
透過位於桿外部的觸覺表面進行控制。不幸的是,這些並不總是能很好地響應點擊。在考慮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常常會多次糾正自己。我們還注意到點擊和啟動命令之間存在大約一秒鐘的延遲,這在使用中令人不安。
預設情況下,雙擊可控制兩個耳塞上的播放/暫停。右側的三次點擊可切換到下一首歌曲;在左側,轉到上一首歌曲。最後,長按其中一種或另一種可以讓您在不同的降噪模式之間導航。該應用程式允許您對它們進行個性化設置,但我們遺憾的是,如果您在雙擊時配置音量調節(唯一允許的可能性),則必須不使用播放/暫停命令。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手勢來獲得更多的控制。
該應用程式(只在 Android 上可用,太糟糕了)允許一些額外的設定。例如,10 頻段手動均衡器就是這種情況,它對於糾正一些聲音缺陷非常有用。您還可以啟動雙藍牙連接,這樣您就不必每次更換設備時都執行此操作。順便說一句,此功能和無線充電不提供Bose QuietComfort Ultra但售價卻高出近 200 歐元……最後,可以將噪音控製配置為 4 種模式:停用、透明、自適應和降噪。
降噪效果有限
雖然後者來自 Bose 技術,但它並沒有達到其型號的水平。是的,它對最嚴重的外部噪音有效;因此,運輸業的營業額大幅減少。另一方面,一旦聲音變得更加尖銳或突然,例如聲音,它就會變得更加困難。在這些條件下,我們在這裡並沒有找到 Bose 最好的耳機或頭戴式耳機所能產生的泡棉效果。我們對透明模式也只有一半的信心,它可以讓聲音通過,但其他聲音則少得多。因此,當有人與我們交談時,它很有用,但也不會給人留下我們耳朵裡不再戴著耳機的印象。
但最大的失望來自於作為免持套件的使用。在安靜的環境中已經有點掙扎,一旦感覺到噪音,每個耳機的三個專用麥克風就會發現自己完全處於錯誤的位置。在那裡,Moto Buds+ 很好地減弱了這些幹擾性的聲音……而且還減弱了聲音。因此,對於我們的對話者來說,它變得完全含糊且難以理解。
音頻品質(幾乎)堪比 Bose
幸運的是,Bose 在音訊部分做得更好。為此,該品牌選擇在每個耳機中使用兩個揚聲器。其中一個 11 毫米用於低音,另一個 6 毫米用於高音。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對低音的掌握,這是弗雷明漢公司的一貫強項之一。它們甚至比其產品上的存在感稍多,但從未溢出,證明了 11 毫米揚聲器的卓越做工。人聲也控制得很好,有明顯的溫暖感。最終,在高音方面,我們是最不相信的,是某種才華的受害者。然而,沒有什麼真正令人煩惱的,在使用均衡器進行輕微校正(通過稍微降低低音並降低高音的亮度)後,我們獲得了適合大多數音樂風格的深沉且多才多藝的聲音。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對聲場的規模感到遺憾,對於我們的口味來說,側面有點太有限了。特別是因為這些 Moto Buds 已通過杜比全景聲 (Dolby Atmos) 相容認證。在這一點上,請注意,只有使用摩托羅拉智慧型手機才能追蹤頭部運動。可以說,很少人能夠從中受益。我們的 Android 應用程式在另一個品牌的型號上使用的另一個缺陷是,無法像該品牌承諾的那樣受益於高解析度編解碼器。我們在這裡將自己限制為通常的 SBC 和 ACC。
最後,自主性也達到了標準,在啟用降噪功能的情況下可運行 5 小時 15 分鐘,在不啟用降噪功能的情況下可運行 7 個小時多一點。我們距離摩托羅拉在該配置中承諾的 8 小時還很遠。然而,我們用強大的外殼來安慰自己,它可以讓耳機充電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