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中国成功发射了新天宫空间站的第三块也是最后一块,火箭重达 23 吨的主体将于本周末返回地球某个地方。
承载科学实验的蒙天舱由中国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升空。当它爬入太空时,火箭的核心级将空间站模块最后一次推入地球轨道,然后自行分离。
与大多数旨在将自己推入太平洋偏远地区的现代火箭主体不同,长征五号B主体落入了自己的绕地球轨道。
它有望再次下降到大气层——这一事件被称为“再入”——并在东部时区的周五或周六早上坠落到地球。
没有人知道火箭主体会落到哪里,也没有人控制它。但太空碎片击中你的可能性极小。
预测:火箭零件会下雨
专家们只能估计大约有10层楼那么大的长征火箭主体将撞击地球的多少。其中一些可能会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掉,但火箭主体太大而无法完全解体。
航空航天公司的专家表示,根据经验,大型物体的 20% 到 40% 的质量在坠入大气层后仍能幸存下来之前告诉 Insider。
现在准确判断核心阶段可能会落在哪里还为时过早——很可能是碎片。但航空航天公司正在跟踪火箭级并预测它返回地球的可能路径。
根据这些分析师的说法,碎片可能掉落的区域覆盖了大约 88% 的人口。计算。但这些人口严重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碎片可能下雨的大部分区域是公海或无人居住的土地。
尽管如此,航天工业的领导者们还是谴责中国失控重返大气层的做法,称这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不必要的风险。
随着火箭主体越来越接近重返大气层,未来几天的预测将会有所改善。
中国火箭残骸不断坠落地球
这是中国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残骸第四次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火箭发射了 3 次——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 7 月——其主体的大部分都会落回地球。
2020 年 5 月,在科特迪瓦的两个村庄附近发现了其中一枚火箭的碎片,据报道造成财产损失。据报道,2021年,中国称火箭残骸降落在马尔代夫附近的印度洋纽约时报。
今年早些时候,即七月,火箭助推器的一部分也坠毁回地球, 和发现了几个可能的碎片婆罗洲岛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侧以及婆罗洲岛附近的海洋菲律宾。
大多数火箭级在将货物送入轨道后不久就会重新点燃发动机,从而使自己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并进入太平洋。但就长征五号B而言,中国并没有设计用于受控再入的火箭助推器。
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的创始人约翰·洛格斯登说:“火箭一直在发射,很少有人担心重返大气层。”告诉知情人2021 年 5 月,全世界都在等待火箭主体坠落。 “所以,是的,我有点困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洛格斯登说:“这只是故意无视国际准则吗?还是因为它是一种新车,所以设计不当,无法进行受控再入?无论如何,”他补充道,“不幸的是,它让很多人有危险。”
太空垃圾可能在这十年杀死某人
在一个学习研究人员在 7 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碎片在 10 年内击中一人或多人的可能性约为 10%。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火箭机身。卫星和未知碎片块定期坠出轨道。
哈佛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Jonathan McDowell)曾仔细跟踪地球轨道上的物体,他说:“如果你掷骰子次数太多,就会有人幸运。”告诉内幕人士。
Ted Muelhaupt,航空航天公司的顾问重新进入数据库,此前曾告诉 Insider,每周都会有一个重至少 1 吨的物体从轨道坠落并重新进入大气层。
长征五号B助推器是坠落地球的最大物体之一,但不受控制的再入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1979 年,美国宇航局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迅速下降,碎片散落在澳大利亚上空。但如今,受控再入已成为标准做法。
本文最初发表于商业内幕。
更多来自商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