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警告再现性危机在科学领域——人们意识到,当科学家花时间尝试重现结果时,许多开创性的论文,尤其是心理学领域的论文,实际上并没有站得住脚。
现在,心理学领域的另外两篇重要论文未能通过可重复性测试,这提醒我们,我们所相信的许多科学“事实”并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坚定。
公平地说,仅仅因为研究结果无法重现,并不意味着它们是错误的。 复制是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是新研究人员做了不同的事情,或者趋势比最初想象的更微妙。
但问题是,几十年来,重复结果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研究人员通常选择追求“新”发现,而不是对旧发现进行事实核查——这要归功于发表令人兴奋和新颖的发现的压力以确保就业。
饰演 约翰·奥利弗今年早些时候说:“事实核查并没有诺贝尔奖。”
这给我们带来了现在所处的“危机”,大多数已发表的论文都无法被复制。 去年,弗吉尼亚大学领导了一项新的研究再现性项目重复了 100 次实验……只有其中的三分之一成功被复制——尽管这项研究此后一直受到批评因为有自己的复制错误。
最新的两个例子是 1988 年和 1998 年被广泛引用的论文。
这1988年学习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面部表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所以我们微笑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快乐,反之亦然。
这1998年学习由凯斯西储大学的罗伊·鲍梅斯蒂尔(Roy Baumestier)领导的研究提供了所谓“自我损耗”的证据,即我们的意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削弱。
后一种假设一直是大量后续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但现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 Martin Hagger 带领 24 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试图重现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但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效应存在。 。
他的结果已被接受在该杂志上发表心理科学的观点在未来几周内。
面部表情复制尝试也遵循大致相同的趋势。
在原始论文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阅读远方艺术家加里·拉森 (Gary Larson) 创作的漫画,他们要么用牙齿夹住钢笔(迫使他们微笑),要么用嘴唇夹住钢笔(模仿噘嘴)。
研究小组发现,微笑的人比撅嘴的人觉得漫画更有趣,这使得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改变我们的面部表情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改变情绪”。面部反馈假说。
但当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相同的实验时——即使使用相同的 80 年代漫画——他们未能复制结果“以统计上令人信服的方式”。
“总的来说,结果与最初的结果不一致,”该团队总结道。心理科学的观点-另一篇关于自我损耗复制的论文也将于几周后发表。
再次强调,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最初的结果不准确——尝试重现该实验的 17 个荷兰实验室中有 9 个实际上报告了与 1988 年研究类似的结果。 但其余八个实验室却没有这样做,当结果合并起来时,效果就消失了。
“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面部反馈假设已经失效,”克里斯蒂安·贾勒特 (Christian Jarrett) 为英国心理学会研究文摘撰文。
“许多不同的研究都支持这个假设,包括研究涉及接受过肉毒杆菌治疗的参与者,这会影响他们的面部肌肉。”
结果可能是由于许多其他变量造成的——比如,也许今天的人们找不到远方有趣了。 荷兰的研究还邀请了心理学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熟悉 1988 年的论文,这可能会扭曲结果。
只有更多的调查才能帮助我们确定。
但与此同时,最近媒体对可重复性危机的所有这些炒作对于科学状况来说只能是一件好事。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约翰·约安尼迪斯 (John Ioannidis) 领导了一项研究,他表示:“这表明人们在提高所产生知识的准确性方面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关注。”2005年再现性研究,告诉 Quartz 的奥利维亚·戈德希尔 (Olivia Goldhill)。
“心理学是一门在方法论上一直非常强大的学科,在描述各种偏见和更好的方法方面处于最前沿。现在他们再次带头改善他们的复制记录。”
已经出现的一项积极成果是关于预注册试验,这将阻止研究人员在收集结果后调整结果以获得更令人兴奋的结果。
希望越多的人谈论和思考复制结果,公众就能更好地批判性地思考他们阅读的科学新闻。
“科学不是关于真与假,而是关于减少不确定性,”再现性项目背后的研究员布莱恩·诺塞克(Brian Nosek)说,告诉石英。
“确实,整个项目是科学上的科学:研究人员做科学应该做的事情,即对我们自己的过程、程序、方法持怀疑态度,并寻找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