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系统总结并提升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协议6月24日。
代谢组学是研究内源性代谢物的科学。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是最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
分析策略主要有两种:非针对性方法和针对性方法。
非靶向方法利用高分辨率质谱来获得丰富的代谢物信息,但存在数据处理复杂、重复性差、线性范围窄的缺点。
目标方法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尽管得到改进,只可检测已知的代谢物。
徐教授课题组于2012年首次提出了拟靶向代谢组学的思路,其创新之处在于定量离子选择算法,利用保留时间锁定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技术,可以同时测定样品中已知和未知的代谢物,融合了非靶向和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的优点。
2013年,这一思路被拓展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后续工作中,徐建军团队进一步开发了自动选择离子对的软件,提高了方法建立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方法中包含的离子对的数量,提高覆盖范围,开发了一种基于所有理论碎片离子的顺序窗口采集的伪目标代谢组学方法。
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覆盖率,开发了一种基于二维液相色谱的拟靶向方法-系统峰容量高,可用于氨基酸、胆汁酸、肉碱、溶血磷脂等的分离分析。
这些方法在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拟靶向方法和思路也被其他实验室借鉴。
目前,高覆盖率的定量/半定量代谢组学方法在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伪靶向方法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徐教授团队进一步优化了伪靶向代谢组学的开发流程,升级并提供开放的软件和工具,让更多的同事能够使用伪靶向方法。
引用: 科学家提出一种伪靶向代谢组学方案 (2020 年 6 月 29 日) 于 2024 年 6 月 2 日检索自 https://webbedxp.com/zh-CN/science/jamaal/news/2020-06-scientists-pseudotargeted-metabolomics-protocol.html
本文件受版权保护。除出于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的合理使用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