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可能使用名字来称呼彼此,这是人类之外的首例
大象似乎是通过各自的声音来互相呼唤,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彼此的叫声。
名字在人类文化和不同语言中都是通用的。名字是我们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我们相互交流,但个人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现在,新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可以用特定的称呼来称呼对方——相当于一个名字—— 对语言的进化有着令人着迷的含义。
这项新研究已以预印本的形式发布,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认证,分析了肯尼亚两个地区野生大象的叫声:北部的大桑布鲁生态系统和南部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最终数据集包含 625 个单独的呼叫,其中 597 个发生在同一科群成员之间。有 114 个独特的呼叫者和 119 个独特的接收者。研究人员只包括针对单个大象的呼叫,并且可以识别接收者。
研究团队测量了大象声音的声学特征,并对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统计测试,看看能否从叫声中预测接收者的身份。结果确实如此,正如团队所写:“从叫声结构中可以正确识别出接收者,这在统计上比随机识别要好得多。”
研究小组特别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是,这些叫声是否模仿了接收者自己的声音。这在其他物种, 例如它们可以学习彼此的个人声音标签,并在听到自己的标签时做出反应。
然而,大象数据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作者发现的证据表明,呼叫者模仿了每个接收者自己的呼叫。“据我们所知,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非人类动物在不模仿接收者呼叫的情况下对同种动物进行声音称呼,”他们写道。
作者还找了 17 头大象,给它们播放最初对它们发出的叫声录音,看看它们如何反应。作者写道:“进一步支持声音标签的存在,受试者在听到测试回放时,比听到对照回放时更快地接近扬声器 [...] 并且发出声音 [...]。”
总体而言,作者得出结论,这很可能是第一个非人类物种使用类似人类的命名系统来指代其他个体的证据。至于为什么大象会特别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社会结构中收集到一些线索。
“由于裂变融合的社会动态,大象经常远离它们关系密切的社会伙伴,而是通过发出接触隆隆声来进行远距离交流,”作者解释说,大象倾向于分裂成小党派然后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群体,有时甚至有数百人。
作者继续说道:“声音标签可以在彼此看不见的情况下增强协调能力”,同时指出标签只在少数发声中出现,可能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需要使用它们。
这一切还有一个更温馨的方面:直呼对方的名字可以成为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作者认为,就像人类的情况一样。
作为一项预印本研究,需要记住的是,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然而,作者确实指出,“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大象社会认知复杂性的有趣问题”,从而为研究人员开辟了一条令人着迷的新探索途径。
预印本已发布至bio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