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星球上缺少了一些东西,但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就像树木在寂静的空旷森林中倒下一样,整个物种正在消失,没有人见证或记录它们的存在——或它们的消亡。这种现象被称为“暗灭绝”,它严重损害了我们对世界生物多样性进行分类或充分了解我们自身对生命网络的影响的能力。
什么是暗灭绝?
“暗灭绝”是指我们甚至不知道其存在的物种的消失。换句话说,它适用于那些变得灭绝在它们被发现或被科学描述之前,这意味着它们还没有得到分类。
通常,这个标签只适用于那些由于人类引起的栖息地改变而离开建筑物的植物和动物,这意味着未被发现的恐龙不算作暗灭绝。然而,这些未知的人为灭绝绝不仅限于现代,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时代,当时我们的祖先首次在世界各大洲定居,并将某些巨型动物猎杀殆尽。
这些早已消失的巨物中有许多在化石记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专家们认为,可能还有相当多的巨型动物灭绝来自我们尚不知道的过去 10,000 年。
我们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描述了什么,但最大的未知数是在描述之前什么就消失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在分类学科学开始之前就消失了。
亚历山大·李斯博士
大约从 14 世纪开始,人类引发的灭绝浪潮席卷全球。当时,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使西方人得以在偏远的海洋岛屿上定居,并带来了老鼠、猫和其他非本土哺乳动物,彻底消灭了当地的野生动物。然而,由于这发生在所谓的分类学时期(始于 19 世纪初)之前,许多在这一时期灭绝的物种都没有得到科学描述或记录在任何目录中,这意味着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生物灭绝了。
甚至从分类学时期开始,就有无数物种在人们有机会记录它们的存在之前就消失了。其中许多生命形式只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他则留下了化石,这些化石要么在灭绝后才被发现,要么尚未出土;还有一些仍然只存在于博物馆或收藏品中,等待分类学家在它们死后对其进行描述。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亚历山大·利斯博士告诉 IFLScience:“我们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描述了什么,但最大的未知数是在描述之前消失的,在某些情况下,在分类学开始之前就消失了什么。”“我们描述物种的后林奈世界实际上只向前发展了几个世纪。因此,在林奈发现时代之前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是完全未知的,”他补充道。
为了填补所有空白,我们需要找到所有已灭绝物种的遗骸,但毫无疑问,这不太可能。“对于许多物种,我们可以求助于化石和亚化石。因此,化石保存良好的物种可能拥有更好的历史灭绝记录——但并非所有物种都是如此,”利斯说。“例如,鸟类的化石保存不如哺乳动物好,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化石记录中非常罕见。”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清楚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黑暗灭绝,尽管科学家做出了一些猜测,而且这些数字相当令人震惊。
有多少物种已经灭绝?
灭绝动植物的官方统计数字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红色名录保存,目前仅为909种。然而,据该组织自己承认,这个数字可能有点高。严重低估因为它没有考虑未知的灭绝或未被发现的物种。
因此,研究人员多次尝试开发统计模型来计算伴随这些已确认的灭绝事件发生的暗灭绝事件的数量。例如,一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大约1,430 种鸟类可能是被人类活动消灭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60% 的灭绝某些分类群内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物种。
另一篇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26万种无脊椎动物在过去 500 年中,红色名录在记录黑暗灭绝方面显得不足。然而,所有这些估计都非常粗略,而且有些推测性,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没有任何确切的数字来代表从地球表面消失的所有生物。
尽管关于暗灭绝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但科学家时不时会发现这种现象的实际物理证据——其中大部分只能告诉我们我们的数值估计是多么错误。例如,2013 年,灭绝的蜗牛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现了这一发现,这立即使已确认的软体动物灭绝总数增加了约 2%。鉴于大多数暗灭绝估计都是基于已知灭绝的推断,这样的发现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统计建模。
让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利斯解释说,每一次新近证实的历史灭绝都为可能与这些灭绝生物有关的“共生物种”的消失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例如,虽然古代巨型动物可能很容易在化石记录中发现,但利斯说,当谈到“生活在这些物种中的寄生虫以及所有以它们的粪便为食的生物时,我们对可能失去的东西知之甚少。”
他悲叹道:“巨型动物的消失也会导致大量大陆生物灭绝,而我们对于这些消失的性质还真的不太清楚。”
如何防止黑暗灭绝?
灭绝是自然选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人们认为,即使没有人类的帮助,世界每年也会每百万物种中损失约 0.1 个生物。这被称为背景灭绝率。
然而,目前的估计表明,世界正在以比背景速度快数千倍的速度消耗,这导致人们认为,我们甚至可能正处于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历史上。因此,我们未能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希望阻止这种下滑,现在就需要对栖息地保护进行大规模投资。
这一点在以下地区最为紧迫:巴西的大西洋森林该地区是美洲濒危脊椎动物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李氏研究的重点地区。他说,这片森林曾覆盖 120 万平方公里(463,000 平方英里),现在已缩小为“小片区域,往往太小,无法维持物种的可存活种群”。
“也许有一对鸟类生活在 [ 一片森林 ] 中,但森林斑块之间没有基因共享,只要有一个个体消失,你的物种就消失了,”利斯解释道。因此,他说,环保人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鸟类从所有这些斑块中消失”。
现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以至于利斯认为,如果没有圈养繁殖计划,该地区许多濒危物种都不可能生存。然而,如果没有应急计划来恢复这些[森林]斑块、恢复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并扩大这些斑块的面积,即使是这些努力也将“毫无意义”。
[除非]你描述了一种新的恐龙,否则内容不会进入《自然》或《科学》[期刊]。它会进入地方出版物……
亚历山大·李斯博士
当然,迁地繁殖计划旨在拯救已知物种免于灭绝,因此并不能直接帮助缓解黑暗灭绝危机。然而,通过恢复栖息地,我们除了拯救那些我们真正想要拯救的物种外,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拯救大量尚未发现的物种。
再说了,如果我们对世界上的生物有更完整的了解,那么黑暗灭绝这个概念将不复存在。我们可能无法阻止许多物种的消失,但如果我们能描述它们,那么至少我们会知道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这也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据估计,地球上大约有 870 万种动物,而在超过两个世纪的分类学中,我们只描述了其中的 120 万种。根据一些计算,86% 的陆地生物和 91% 的海洋生物仍然未被正式发现。
显然,我们需要大幅提高分类学的产出。然而不幸的是,事情似乎在倒退,因为分类学科学正在发现信徒越来越少。
“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灭绝之前,有一项任务要去记录它们,但这一进程实在太慢了,因为如今分类学的资金严重不足,”利斯说。他解释说,部分问题在于“除非你描述了一种新的恐龙,否则资料不会出现在《自然》或《科学》等期刊上。这些资料会进入地方性出版物,这项工作量巨大。”
换句话说,这些回报不足以抵消花在描述那些不引人注目、很少有人真正关心的新物种上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为了防止分类学本身走向灭绝,迫切需要增加投资。
毋庸置疑,即使是资金充足的分类学家也无法对地球上的每个物种进行分类。然而,我们能分类的生物越多,灭绝物种被归入“暗”类别的几率就越小。
“你永远无法描述一切,”利斯说,“但我们希望能够达到 10% 以上的水平。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