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完成了其第五个南极研究站的建设,该研究站策略性地位于罗斯海原始的西海岸,朝着理解和维护地球的最后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南中国早晨有报道,预计不可表达的岛屿的前哨将成为科学探索和环境监测的枢纽,在夏季,最多可容纳80位研究人员,冬季有30个研究人员。

研究罗斯海
这个新的永久基地对于揭开罗斯海的奥秘至关重要,罗斯海是南太平洋广阔的海湾,深入南极。
据朱赫说,车站的设计师,罗斯海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它是研究地球系统中的能源和物质交换,海洋生物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理想场所。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覆盖了100万平方公里,位于罗斯海地区。根据新西兰外交部的说法,这一广阔是海绵等稀有物种的家园,其寿命长达500年。
保护区还包括南极牙鱼的关键繁殖地,以及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必不可少的栖息地。
战略环境监控中心
中国北极和南极政府副主任朗·魏强调说,新站不仅是研究机构,而且是积极监测保护区生态学的基础。这种监测将对保护南极环境的持续努力产生重大贡献。
除了生态监测外,前哨基地还将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对南极内陆地区的影响的宝贵数据。这些信息对于面对气候变化的情况,对评估和理解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至关重要。
国际合作
中国对南极洲的探险是加强其参与国际南极治理的战略举措。建立前哨基地与中国对保护罗斯海地区的国际提议的承诺是一致的。
该协议是中国环境合作的基石,于2017年12月生效,标志着确保这种独特环境的可持续性的合作努力。 2017年国家海洋管理局发布的白皮书强调了中国致力于改善南极洲科学研究和研究能力的承诺。
该文件还表明,中国愿意加强国际两极合作,挪威被任命为潜在合作伙伴。该尖端研究站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最高的钢柱达到16.5米。
这项建设成就是中国在南极洲有史以来最长的单一组成部分,是该电台结构完成的关键一步。
保持在Tech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