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也稱為Web3,是萬維網(www)的第三代。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中,它是一個分散和開放的網絡的願景,其用戶比當今的Web 2.0更大。
關鍵要點
- Web 2.0和Web 3.0是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的原始Web 1.0的連續迭代。
- Web 2.0是Web的當前版本,而Web 3.0代表其下一階段,
- Web 3.0有望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使用人工智能而更加分散的,更開放的和更大的實用程序。
- Web 2.0中斷的部門未能集成基於Web的業務模型。 Web 3.0有可能同樣具有破壞性,即使不是更多。
網絡版本
Internet Pioneer Tim Berners-Lee因創建了世界文章的術語而被認為是指通過超文本鏈接互連的全球信息和資源網絡。
對於萬維網的縮寫www曾經(而且通常仍然是)序言一個網址,並且是在線搜索特定資源時最早輸入Web瀏覽器的字符之一。
Web 2.0繼承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的Web 1.0,是Internet的版本(通常與Web互換使用的術語),今天我們所有人都熟悉。
Web 1.0
伯納斯·李(Berners-Lee)在1990年成為歐洲研究員CERN的計算機科學家時,開創了互聯網的早期發展。
到1990年10月,他撰寫了三種基本技術,這些技術成為了網絡的基礎,其中包括第一個網頁編輯器/瀏覽器(WorldWideWeb.App):
- 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網絡的標記或格式化語言。
- URI或URL。統一的資源標識符或定位器,用於標識網絡上的每個資源的唯一地址。
-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可以從整個網絡中檢索鏈接的資源。
到1990年代中期,Web瀏覽器的引入Netscape導航器迎來了Web 1.0時代。這是從服務器中獲取的靜態網頁時代,與今天理所當然的光滑內容相去甚遠。
當時的大多數互聯網用戶對電子郵件和實時新聞檢索等功能的新穎性感到高興。內容創建仍處於起步階段,交互式應用很少見。隨著在線銀行和交易變得越來越流行,這種參與得到了改善。
Web 2.0
在21世紀的前二十年中,Web 1.0的平淡網頁被取代Web 2.0的互動性,社交連接性和用戶生成的內容。 Web 2.0使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幾乎可以立即觀察用戶生成的內容。這種無與倫比的覆蓋範圍導致了這種類型的內容的爆炸。
Web 2.0的指數增長是由移動Internet訪問和社交網絡等關鍵創新以及功能強大的移動設備(如iPhone和Android驅動的智能手機)的近乎掩蓋驅動的。
在本千年的第二個十年中,這些發展使應用程序的主導地位大大擴展了在線互動和效用 - Airbnb,,,,Facebook,Instagram,tiktok,嘰嘰喳喳(現在x),優步,WhatsApp和YouTube等。
筆記
兩個著名的2004年發展加速了Web 2.0的開發和採用:Google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以及Facebook(現為meta)的創建。
這些主導平台的驚人收入增長使許多Web 2.0中心的公司,例如Apple,Amazon,Google,Meta(以前是Facebook)和Netflix,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市值。 (他們甚至還有一個縮寫:卡恩)
這些應用也刺激了所謂的零工經濟通過使數百萬人可以通過開車,租房,交付食品和雜貨或在線出售商品和服務來兼職或全職賺取收入。
Web 2.0也對某些部門和行業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以至於對它們的存在威脅。他們要么未能適應新的以網絡為中心的業務模型,要么這樣做很慢。零售,娛樂,媒體和廣告是最引人注目的。
Web 3.0
Web 3.0代表Web/Internet演變的下一階段,並且可能像Web 2.0一樣破壞。 Web 3.0建立在權力下放,開放性和更大用戶實用程序的核心概念上。
Berners-Lee早在1990年代就闡述了其中一些關鍵概念,包括:
- 權力下放。“中央當局不需要在網絡上發布任何內容,沒有中央控制節點,因此沒有單一的失敗點……也沒有“殺死開關”!這也意味著免於免於審查和監視的自由。”
- 自下而上的設計。“它不是由一小群專家編寫和控制的代碼,而是在所有人的全部觀點中開發,從而鼓勵最大程度地參與和實驗。”
在2001年的一篇論文中,伯納斯·李(Berners-Lee)討論了他所謂的語義網的概念。計算機沒有可靠的方法來處理語言的語義(即找出使用單詞或短語的上下文)。
Berners-Lee對語義網的願景是為網頁的有意義的內容和啟用軟件帶來結構,這些軟件將為用戶執行複雜的任務。
Web 3.0遠遠超出了Berners-Lee在2001年概念化語義網的原始概念。部分是因為它非常昂貴,很難轉換人類語言,其所有細微的細微差別和變化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很容易理解,並且Web 2.0已經在過去的兩次中就已經大為發展了。
定義Web 3.0的功能
儘管尚無Web 3.0的標准定義,但它確實具有一些定義功能。
權力下放
這是Web 3.0的核心原則。在Web 2.0中,計算機以唯一Web地址的形式使用HTTP來查找信息,該信息通常存儲在固定位置,通常是在單個服務器上。 Web 3.0信息將根據其內容找到,因此可以同時存儲在多個位置。
它變成了分散的。這將打破諸如Meta和Google等互聯網巨頭當前持有的大規模數據庫,並將更大的控制權交給用戶。
借助Web 3.0,用戶將通過分散的數據網絡出售,包括移動電話,台式機,家用電器和車輛在內的不同和越來越強大的計算資源生成的數據,以確保用戶保留所有權控制。
毫無信任和無許可
因為它是基於開源軟件,Web 3.0也將是無信任的(即,網絡將允許參與者直接互動而無需經過受信任的中介)和無許可(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在執政機構授權的情況下參與)。
結果,Web 3.0應用程序將運行區塊鏈或分散的點對點網絡或其組合。這樣的分散應用程序稱為Dapps。
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
在Web 3.0中,計算機將能夠通過基於語義Web概念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類似地了解與人類的信息。 Web 3.0也將使用機器學習,一個分支人工智能(AI)它使用數據和算法來模仿人類的學習方式,從而逐漸提高其準確性。
這些功能將使計算機能夠在諸如藥物開發和新材料之類的領域中產生更快,更相關的結果,而不是僅僅構成當前努力的主要廣告。
連通性和無處不在
借助Web 3.0,信息和內容將更加連接和無處不在,可通過多個應用程序訪問,並且連接到Web的日常設備越來越多。一個例子是物聯網。
Web 3.0的潛力和陷阱
Web 3.0有可能為用戶提供更大的實用程序,遠遠超出了社交媒體,流媒體和在線購物,包括消費者使用的大多數Web 2.0應用程序。
網絡3.0核心的語義Web,AI和機器學習等功能有可能大大提高新領域的應用並大大改善用戶互動。
Web 3.0的核心功能,例如權力下放和無許可系統,還將為用戶提供更大的控制對其個人數據的控制。
這可能有助於限制數據提取的實踐(未經其同意或薪酬,從Web用戶那裡收集信息),並遏制網絡效應這使技術巨頭能夠通過剝削性廣告和營銷實踐成為近乎壟斷的事物。
但是,權力下放也帶來了嚴重的法律和監管風險。網絡犯罪,仇恨言論和錯誤信息已經很難警察,並且由於缺乏中央控制,將在分散的結構中變得更加如此。
分散的網絡也將使法規變得非常困難。例如,哪個國家的法律將適用於全球眾多國家託管的特定網站?
Web 3.0如何提供更大的用戶實用程序的真實示例是什麼?
如果您正在製定休假計劃並且預算有限,那麼您目前可能會花費數小時尋找航班,住宿和汽車租賃,瀏覽眾多網站並進行比較,即使在當今比較網站的幫助下也是如此。借助Web 3.0,智能搜索引擎或機器人將能夠根據您的個人資料和偏好來整理所有這些信息並生成量身定制的建議,從而節省了工作時間。
Web 3.0與語義網絡相同嗎?
Web 3.0遠遠超出了Web先驅Tim Berners-Lee設想的語義網。儘管Web 3.0使用基於語義Web概念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來使用戶互動更直觀,但它還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廣泛使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以及無信任或無許可的系統,例如區塊鏈和點對點網絡。
Web 3.0將促進哪些新技術的新技術?
底線
要使用電影類比,如果Web 1.0代表黑白電影時代,Web 2.0是顏色/基本3D的時代,而Web 3.0將是沉浸式的體驗元詞。
就像2010年代是Web 2.0成為全球商業和文化景觀中的主要力量的十年一樣,它可能是2020年代的Web 3.0轉。 Facebook的名稱在2021年更改為Meta,很可能是一個早期的跡象表明,轉向Web 3.0的轉變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