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說,令人討厭的實驗室大鼠可以教給我們一兩件事,涉及噁心,這是一種常見但知之甚少的感覺。
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心理學家琳達·帕克(Linda Parker)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知道嘔吐。嘔吐反射的特徵非常好,但是噁心的經歷知之甚少。” “它是如何生成的?它在哪裡生成?”
通過研究噁心實驗室大鼠的思想,帕克和她的同事發現了導致老鼠大腦噁心的機制,這可能會為人類的經歷提供線索。
儘管它們沒有嘔吐,但在品嚐使他們過去感到不適的東西時,老鼠的“厭惡反應”稱為張張。在本週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表明,在整個島狀皮質中取走5-羥色胺(大腦中的味覺和疾病輸入部位)阻止了大鼠的張力反應。
然後,科學家給了大鼠藥物,即激活5-羥色胺3受體或在島狀皮質特定部位中阻斷5-羥色胺-3受體。他們發現在內臟的島皮層中,激活5-羥色胺在阻塞大腦化學物質的同時造成噁心。
許多藥物和治療(例如化學療法)都帶來噁心,這是不幸的副作用。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感覺,並最終導致控制噁心的方法。
在Twitter上關注LiveScience@livescience。我們也在Facebook和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