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現巨大的古代恐龍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努力解決一個問題:是什麼讓它們消失了? 流行的理論是它們被小行星撞擊消滅了,儘管還有其他理論認為一系列火山爆發使地球窒息,使其無法適合這些巨行星居住。
但如果(這是一個很大的如果)其他原因造成的呢? 一位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有趣但「不存在」的理論,他認為恐龍的滅絕可能是由更根本的東西造成的:物理學本身價值的改變。
這一切都取決於哈伯常數——宇宙的膨脹率。 為了計算宇宙的膨脹率,我們可以測量附近星系的距離和速度,類星體和超新星。 測量膨脹率的另一種方法是觀察宇宙微波背景,它向我們展示了早期宇宙的膨脹率,然後推斷到今天。
當然,物理學對此選擇了混蛋,而這些方法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宇宙膨脹似乎正在發生快點,再快一點,除非有一些我們還沒有發現的錯誤,這種差異需要用新的理論來解釋,例如暗能量,到目前為止,這些都被證明是不夠的。
到目前為止,還不是恐龍。 然而,萊安德羅斯·佩里沃拉羅普洛斯教授希臘約阿尼納大學的教授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可以調和每種測量方法所獲得的膨脹率的差異,並且作為獎勵,可以消滅恐龍。
在發表於預印本伺服器 ArxivPerivolaropoulos 的題為「哈伯危機與恐龍滅絕有關嗎?」指出,重力強度在 1 億年增加了 10%,並在 5,000 萬年前結束。
他在論文中寫道:「可能引發超晚期引力躍遷的物理機制包括一階標量張量理論相變,從對應於宇宙學常數測量值的早期假真空到具有較低或零真空能量的新真空。
虛假真空的想法既有趣又可能令人恐懼,因為從理論上講,它可能意味著我們所知道的宇宙將自行崩潰,從橄欖到超新星的一切都會隨之崩潰。
宇宙中的一切都希望處於穩定狀態,這來自於盡可能少的能量。 真空具有最低的能量水平,因此具有最高的穩定性。 然而,有一個假設的想法被稱為“假真空”。 這些局部真空看似處於最低能量水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有一段時間,假真空——就像局部氣泡一樣——看起來很穩定,但在與真真空接觸時可能會崩潰,因為假真空會下降到較低的能量狀態。
想像你面前有一個山谷,薄薄的表面下隱藏著一個更深的山谷。 假真空是較小的山谷,但如果薄表面被刺穿,它就會塌陷到下面更大的山谷:真真空。 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可能會使我們的整個宇宙崩潰,但在佩里沃拉羅普洛斯的理論中,這可能已經發生在我們當地的假真空氣泡上,從而改變了重力的強度。
他認為,重力值的變化將改變超新星(事實上,以及可觀測宇宙中的所有物體)的屬性,從而解釋早期宇宙的測量與當今膨脹測量之間的差異。
現在我們開始消滅恐龍。 該論文表明,重力增加 10% 就會擾亂奧特雲– 太陽系外圍由數十億甚至數萬億冰冷物體組成的大氣泡 – 並以更快的速度將物體送向我們。 他相信可以在地質記錄中觀察到一些東西。
「在不到 1 億年前,引力常數突然增加了約 10%,這可以證明在地球和月球表面觀測到的撞擊率在過去 1 億年裡似乎增加了兩到三倍,並且可能與白堊紀-第三紀(KT) 滅絕事件有關,該事件消滅了地球上75% 的生命(包括恐龍),」他在論文中寫道,並補充道,「如果確實發生了這樣的引力轉變,它應該在地球上留下痕跡。
他接著寫道,“在過去的一億年裡,千米大小物體的撞擊通量與長期平均水平相比增加了至少兩倍。”
雖然這個理論無疑很有趣,而且,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作為一個概念相當酷,但它確實有點試圖讓事實符合理論的味道。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天文學家 Ben 表示:“原則上,重力的變化會影響奧爾特雲的動力學,導致彗星之間發生碰撞,使其中一些彗星沿著朝向內部太陽系的軌道運行。”蒙特告訴每日野獸報,並補充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將能夠看到軌道變化對行星的影響,以及對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地質影響。
「沒有地質證據表明情況確實如此,」他總結道,並指出導致恐龍死亡的希克蘇魯伯撞擊地球是一顆小行星,而不是一顆冰冷的彗星,正如你所想像的從奧爾特送來的一顆彗星。
佩里沃拉羅普洛斯本人意識到該理論缺乏證據,但相信可能有方法來證實或反駁它。
「地球的溫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重力]的值,太陽光度也是如此,」他總結道。 「因此,[重力]的增加將導致地球溫度的類似增加。因此,仔細研究過去 1.5 億年來地球溫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會對重力轉變假說施加強有力的限制,或者可能揭示可能的情況。」此類別事件的簽章。
透過這一點,或者透過仔細研究當地星系的旋轉,他相信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線索,了解恐龍是否是被我們當地宇宙重力強度發生根本變化而撞向我們的小行星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