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人造太陽」的實驗型先進超導託卡馬克裝置(EAST)是我國最先進的。在過去的幾年裡,它不斷打破聚變記錄,現在它可以在其收藏中添加一個新的記錄:持續時間最長的超熱等離子體。他們讓它持續了 1,066 秒——也就是 17 分 46 秒的等離子體,遠遠超過 1 億度。
據報道新華社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這項成果於 2025 年 1 月 20 日星期一完成,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早在 2023 年 5 月,EAST 就創下了先前的紀錄因其超熱等離子體。過去的溫度定義為超過 1.6 億攝氏度(2.88 億華氏度),但目前尚未透露是否是這次達到的溫度。
EAST 先前曾維持過 1.2 億攝氏度(2.16 億華氏度)的等離子體,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時間回到 2021 年 12 月 30 日,因此無論哪個溫度達到 1 億度大關以上,新紀錄都是官方持續時間最長的超熱等離子體。這次演示是聚變反應器成為穩定能源的重要一步。
這些溫度遠高於恆星核心的溫度正在不斷發生。恆星可以依靠壓力將氫(通常)保持在一起,這樣它就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融合。反應器中的氫或氦的密度要低得多,因此等離子體需要更高的溫度,並且需要保持很長時間 - 否則,您將無法從商業中獲得所需的一致輸出植物。
「聚變裝置必須實現數千秒的高效穩定運行,以實現等離子體的自持循環,這對於未來聚變裝置的持續發電至關重要,」ASIPP主任宋雲濤告訴新華社。
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都是 ITER 合作組織的成員。全尺寸核融合發電廠預計將在今年稍後看到第一個等離子體,但現在預計要到 2034 年。時一樣。
[H/T: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