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火星的塵埃可能是黃道光的來源

黃道光的美麗一直是個長期未解之謎。 新證據表明它可能來自火星。 圖片來源:Mindaugus Gaspa/Shutterstock.com
人們發現太空塵埃的聚集方式與來自火星的塵埃一致。 這可能會推翻有關黃道光現象起源的理論。 儘管證據來自太空探測器,但它並不是發送到這顆紅色星球的任何探測器。 相反,這種現像是透過意想不到的應用揭示出來的朱諾號太空船的太陽能板。
在適當的條件下,日落後或黎明前不久,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微弱的、幾乎呈三角形的輝光,稱為「日光」。黃道光。 光是太空塵埃反射太陽光線的產物。 我們只能在天空的部分區域看到它,因為塵埃集中在靠近行星繞太陽運行的平面的帶狀區域。
其他明星也有相似的東西天文學家對塵埃的來源爭論不休,最流行的解釋是它代表了彗星的殘骸和小行星碰撞的碎片。 儘管這具有直觀意義,但對黃道塵埃雲的大小和密度進行建模的嘗試尚未完全成功。 現在,約翰·萊夫·約根森教授丹麥技術大學的教授透過一種非常意想不到的途徑得出了不同的解釋。
約根森認為這些塵埃來自火星,但他沒有看到任何塵埃逃離火星重力場,也無法解釋它如何達到每秒 5 公里(每秒 3 英里)所需的速度。 約根森的案例依賴塵埃在太陽系內的分佈,
約根森並沒有打算研究黃道塵埃──他只是想確保朱諾號到木星任務的安全。 為了確認其方向,朱諾號的相機每四分之一秒拍攝一次照片,允許電腦檢查每個相機中的正確星星。 約根森還希望找到一些小行星,用一台經過編程的相機報告任何異常情況。
相機偵測到的並不是偶爾出現的罕見小行星,而是數千次短暫的閃光。 “我們想,’確實出了什麼問題。’ 這些圖像看起來就像有人正在把佈滿灰塵的桌布抖到窗外。 約根森在一篇文章中說道陳述。 朱諾號團隊甚至一度擔心燃料箱可能洩漏。
相反,事實證明,灰塵正在撞擊朱諾號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在相對於太空船每小時 16,000 公里(10,000 英里)的速度下,即使是微小的顆粒也可能將面板背面的碎片炸飛,然後約根森的相機可以看到這些碎片。
以前的太空船都攜帶過灰塵探測器,但這些都讓朱諾號的大型太陽能電池陣相形見絀。 攝影機記錄使朱諾號的控制人員能夠測量探測器每天穿過的灰塵量。 朱諾號飛往木星的環形路徑需要重力輔助,以提供一些額外的細節。
Jørgensen 和合著者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塵埃集中在地球軌道之外,一直到火星稍遠的地方。 觀察到的灰塵量以及驅散灰塵的力量表明,每秒需要增加約 30 公斤(66 磅)才能維持朱諾號遇到的情況。 木星的引力限制了雲的外緣,而內側則被地球掃過,形成了為我們提供黃道光的光帶。

另一方面,火星似乎並沒有執行類似的清理功能。 相反,塵埃是在離太陽一定距離的地方產生的,紅色行星及其衛星是唯一明顯的來源,但仍然沒有解釋如何逃逸,更不用說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