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被描述為「明確而緊急的警告」。
人類活動造成了「災難性的」?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在短短 50 年內,受監測野生動物族群的平均規模有所下降。
這新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在倫敦動物學會開發的地球生命指數的幫助下,深入研究了世界生物多樣性的狀況,該指數從 1970 年到 2020 年監測了 5,495 種脊椎動物的近 35,000 個種群。
總體而言,受監測野生動物族群的平均規模下降了 73%。然而,研究作者指出,了解該統計數據的實際意義非常重要。
該統計數據本質上是世界各地脊椎動物物種的平均數量減少了多少。所以這是這些人口平均規模的變化。問題不在於有多少物種消失了,或是有多少族群消失了?瓦倫蒂娜·馬可尼地球生命力指數專案聯合經理告訴 IFLScience
“它只是表明自 1970 年以來平均人口規模發生了多少變化?”她補充道。
下降最嚴重的是淡水族群(85%),其次是陸生動物(69%),然後是海洋動物(56%)。
這些趨勢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推動的,但有一些突出的罪魁禍首:棲息地退化、過度開發、入侵物種、疾病和。
獅子魚原產於印度太平洋,現已成為大西洋的入侵物種,特別是美國東南海岸、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
圖片來源:Ray Harrington/Unsplash
世界不同地區下降的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地球上一些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似乎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脊椎動物族群?包括亞馬遜雨林?自 1970 年以來,相對豐度下降了 95%。
? 該地區存在一些有據可查的威脅。顯然,森林砍伐以及熱帶地區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更大,」馬可尼說。
馬可尼解釋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經濟衰退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一種傳染病,它摧毀了兩棲動物的種群並已經導致了滅絕。有證據顯示氣候變遷加劇了這種致命的真菌疾病?研究表明,不可預測的溫度變化可以影響動物的免疫系統,而這種感染可以使他們甚至更加脆弱氣候變遷。
野生動物族群另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中心,也出現了平均下降 76% 左右的情況。
北美和歐洲的下降幅度較小,儘管這可能反映了這些地區的「出口」。它們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環境影響。此外,馬可尼指出,到 20 世紀 70 年代,廣泛的棲息地退化已經對這些地區產生了影響。
事情並不全是厄運和陰鬱。該報告確實確定了近幾十年來一些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已經穩定甚至成長。例如,2010 年至 2016 年間,東非維龍加山脈的山地大猩猩亞群數量每年增加 3%,而中歐的野牛數量在 1970 年至 2020 年間從零猛增至 6,800 頭。
除了一些好消息之外,報告還描繪了地球野生動物族群的慘淡景象。
野生動物數量的急劇下降是一個明確而緊急的警告。這些陡峭的下降表明大自然正在瓦解並變得缺乏彈性。當自然受到損害時,它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並且更接近危險且不可逆轉的區域臨界點。當這種情況在全球太多地方發生時,它會威脅到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喝的水和我們吃的食物嗎?世界自然基金會首席科學家麗貝卡·肖 (Rebecca Shaw)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