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擁有太陽系中保存完好的最大隕石坑之一,南極-艾特肯盆地,位於我們衛星的遠端。該地區是許多調查的中心,印度Artemis 3 瞄準該地區也許最奇怪的是天文學家在 2019 年發現隱藏在其表面下的質量異常。
行星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重約 21.8 億公斤、深度超過 300 公里(186 英里)的結構。他們懷疑它可能含有來自形成隕石坑的小行星的金屬。
「想像一下,將一堆比夏威夷大島大五倍的金屬埋在地下。這大概就是我們檢測到的意想不到的質量,」貝勒大學的主要作者彼得·B·詹姆斯 (Peter B. James)說當時。
該團隊使用了構成美國太空總署重力恢復和內部實驗室(GRAIL)任務的太空船的數據,該任務測量月球引力場的微妙變化。這些觀測結果可用於研究我們天然衛星的內部組成。事實證明,他們測量的品質足以使整個盆地底部向下沉近一公里(超過半英里)。該隕石坑的直徑約為 2,500 公里(1,550 英里),因此吸引力相當大。
詹姆斯說:“當我們將其與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月球地形數據結合起來時,我們發現了南極-艾特肯盆地下方數百英里處出乎意料的大量質量。” 「對這種額外質量的解釋之一是,形成這個隕石坑的小行星的金屬仍然嵌入在月球的地函中。”
該團隊進行了電腦模擬來解釋這種異常現象。大約 40 億年前,當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它可能仍然嵌入地函中,而不是沉入地核。另一種解釋集中在月球的凝固上,這表明緻密氧化物的濃度可能是隨著岩漿海洋冷卻和沈降而形成的。
各個航太機構對南極-艾特肯盆地的興趣在於它的特殊性。該區域可以用來理解以及研究月球的歷史。它也是研究岩石行星表面災難性影響的最佳實驗室。
然而,南極並不是月球表面下唯一隱藏著巨大奇特結構的部分。天文學家宣布發現就在上個月,月球背面的康普頓和貝爾科維奇隕石坑下方。
該研究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
本文的早期版本於 2019 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