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發表於我們的免費數位雜誌第 13 期好奇的。
我們經常被告知「年齡只是一個數字」。畢竟,當“40歲是新的30歲”,但“生活從50歲開始”時,人們很容易認為這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但一定有一些老化的生物指標,不是嗎?還是這一切真的都是一念之間?
滴答作響的生理時鐘
人體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我們的一生中,曾經運作良好的系統開始逐漸崩潰,並留下痕跡。
老化的複雜性意味著單一生物標記不可能真正捕捉所有因素。
談衰老就不能不提及。這些短的重複 DNA 區域覆蓋著每個細胞中每條染色體的末端。每次細胞分裂時,端粒都會縮短,直到達到嚴重降解的程度,這是細胞死亡的訊號。這有助於防止細胞停留足夠長的時間而產生足夠的突變,從而導致嚴重的問題。
較短的端粒和較短的預期壽命之間的聯繫最初是在研究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在 60 歲或以上族群的隨機樣本中,發現端粒較短的人更有可能死於傳染病或心臟病。
從那時起,端粒長度被認為是衰老的生物標記——我們可以透過測量來粗略估計某人與年齡相關的健康狀況的代理。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一點。
2021年審查總結了相互矛盾的觀點。研究報告稱,端粒長度並不能比僅以某人的實際年齡為單位的預測更好。這篇綜述的作者得出的結論是,衰老的複雜性意味著單一生物標記不可能真正捕捉所有因素,但當與其他指標一起考慮時,端粒長度可能繼續有用。
男性和女性也有自己獨特的年齡指標──年齡的逐漸喪失分別來自某些細胞和更年期。 Y 染色體缺失與某些類型的癌症以及其他疾病有關。
老化也表現為身體大多數器官和組織的普遍磨損。一個系統是否比另一個系統受到的影響更大取決於個人,但這解釋了為什麼癌症、失智症和骨關節炎等許多疾病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以及為什麼視力和聽力等疾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
什麼的在一個時代?
在2023 年3 月的一次會議上,倫敦國王學院的朱利安·穆茨(Julian Mutz) 博士討論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表明有精神疾病史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比應有的年齡要老。
「我們發現,平均而言,那些終生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代謝特徵表明,他們的年齡比實際年齡大,」穆茨在一份報告中解釋道。陳述。 “例如,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血液標記表明他們比實際年齡大 2 歲左右。”
許多人在感覺自己「夠老」之前就開始長出白髮。
其他最近的研究研究發現,先前接觸過高水平空氣污染的住院 COVID-19 患者的疾病結果較差,住院時間的影響相當於其實際年齡增加 10 歲。
針對 COVID-19 的影響以及經歷如此動盪時期的壓力的進一步研究發現,成熟得比應有的要快——這種情況通常只發生在經歷過慢性創傷或忽視的孩子身上。
還有一些情況會導致過早衰老,例如早衰症,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
我們的老朋友端粒,就像身體中的任何其他系統一樣,可能會出錯,導致通常與老化相關的疾病,例如骨質疏鬆症。
舉一個稍微無聊的例子,很多人──包括我的作者! – 早在他們覺得自己「夠老」之前就開始長出白髮了。
但也有不少研究聲稱已經找到了拖延老化。最近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發現,胺基酸延長動物模型的壽命。其他研究表明,研究人員可以透過控制老化過程中細胞內累積的脂肪副產物的代謝,將線蟲的壽命延長 50%。研究作者 Eyleen Jorgelina O'Rourke 博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如果在人類身上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陳述,這可能是增加「我們所有人獨立健康生活的年數」的一條途徑。
每月將每一期《CURIOUS》免費發送到您的收件匣。
這還沒算上受到超級富豪的青睞,試圖阻止歲月的不可避免的流逝,其中許多歲月的實際科學基礎是可疑的。例如,我們不建議您聘請年輕親戚為您輸注他們的「年輕」血液。
甚至有一些研究表明,儘管是以有限的方式。
研究表明,感覺「年輕」的人可能會活得更久,這為世界各地八十多歲的極限運動愛好者辯護。
所有這一切的要點是,你的實際年齡有時與你的感受沒有什麼關係。經過一天令人沮喪的工作後,您可能會打趣說自己「老了大約 10 歲」。相反,許多活躍的九十多歲老人評論說,他們在 90 多歲時並沒有「感覺」。
那麼,也許關鍵是要在腦中找到。
“你的年齡只有你感覺的那麼大”
如果你最後一個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數量代表了你的實際年齡,那麼你內心感受到的年齡就是你的「主觀年齡」。
我們可以對老化心理學做出廣泛的概括。人們常說,年輕人感覺無敵,確實,年輕人往往更外向且衝動。但你可能認識一些反對這種趨勢的人,無論是跳傘的老奶奶還是十幾歲的「老靈魂」。
研究表明,感覺「年輕」的人可能會活得更久,這為世界各地八十多歲的極限運動愛好者辯護。
這就是結論a2015年學習對 300 多名年齡在 94 歲至 109 歲之間的德系猶太人進行了調查,這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積極的人生觀可以延長壽命的一部分。其他學習樂觀情緒與壽命延長 11-15% 相關,而其他發現較低的主觀年齡可能是大腦健康的跡象。
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對你的壽命有如此大的影響,那麼你可能很容易得出結論,年齡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現象,而不是生物現象。
但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說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實現起來可能沒那麼容易。
2015 年研究的作者在他們的論文中提到了這一點。所有招募參加研究的老年人均被評估為沒有明顯的認知障礙,但是對許多人來說,老化是一個不幸的事實。這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另一個令人討厭的生物因素——大腦和身體的其他系統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能免受磨損。認知功能障礙,無論是輕微的或更嚴重的症狀,例如,會影響心情和情緒。
我們的生理和心理不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獨立改變,而且還可以相反地發揮作用,影響我們的老化經驗。
同樣,一項研究利用人工智慧提供了主觀年齡的測量根據美國範圍內的健康和福祉調查的答案發現,身體健康是迄今為止對人們得分影響最大的因素,包括進行劇烈活動的能力等。說到這裡…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受訪者如何預見 10 年後的性生活。
拋開開玩笑不談,這表明人際關係以及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孤獨會為老年人帶來真正的問題。之間存在已知的相關性和,還有慈善事業英國年齡據估計,光在英國就有 140 萬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
年齡是生理年齡還是心理年齡?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似乎是:兩者都是。我們的生理和心理不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獨立改變,而且兩者還可以相反地發揮作用,影響我們的衰老經歷——最重要的是,它們還相互關聯。事實證明,老化是一件複雜的事。
儘管研究證明了主觀年齡的重要性,但醫生不太可能很快就停止關注實際年齡。它仍然是我們掌握的許多健康問題相對風險的最佳指標之一,並被用作成功疾病篩檢措施的基礎。
但有一些小跡象顯示潮流正在轉變。例如,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一種可能的新方法來決定是否是否適合移植,基於對器官健康狀況的更直接衡量,而不僅僅是捐贈者的年齡。這些進步可以避免寶貴的器官遭受不必要的浪費。
生物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並不是全部。心理學研究表明,以一種非常真實的方式,支持更好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干預措施可以幫助人們從古老的時間父親手中奪回一些控制權,並可能使他們的壽命延長一兩年。
好奇雜誌是來自 IFLScience 的數位雜誌,內容包括採訪、專家、深入探討、有趣的事實、新聞、書籍摘錄等等。第16期現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