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用來尋找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系外行星)的兩種技術首次結合在一起。透過結合來自和使用開普勒發現的一顆行星距離我們的距離是其他行星距離我們的兩倍。巧合的是,在我們可以測量的特徵上,它恰好與木星非常匹配。
開普勒透過頻繁檢查數千顆恆星發出的光來進行操作。專業且天文學家隨後篩選了數據,尋找亮度有規律的下降,顯示行星遮擋了恆星的光線。然而,大多數超過約 10,000 光年的恆星都太暗,開普勒數據無法檢測到這種亮度下降。
最終,更強大的望遠鏡可能使我們能夠找到靠近銀心的行星,但同時,曼徹斯特大學的博士生大衛·斯佩克特嘗試了另一種方法。在即將發表的論文中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每月通知(預印本於ArXiv.org,尚未經過同行評審)Specht 和合著者報告了成功,證明了這個概念並為我們的資料庫添加了一個新世界。
重力透鏡利用了光在大質量物體周圍彎曲的事實。當一個足夠大的物體被適當放置時,它可以像透鏡一樣,聚焦來自地球上更遙遠物體的光線,就像放置不當的質量會扭曲視圖一樣。
天文學家已經使用重力透鏡讓我們能夠比我們自己更深入地觀察太空。他們也透過一種稱為微透鏡的過程發現了系外行星。當一顆恆星從我們的角度經過更遙遠的恆星前面並產生臨時重力透鏡時,它之前或之後通常會出現一個小得多的透鏡,表明行星的存在。
微透鏡有除了地球上的巨型望遠鏡之外,開普勒還花了很多時間觀察恆星密集的銀河系中心。
「背景恆星受到行星影響的幾率是數千萬到數億比。但是我們銀河系中心有數億顆恆星。所以開普勒只是坐在那裡觀察它們三個月, 」合著者說埃蒙·克林斯博士Jodrell 銀行的陳述。
史佩希特、克林斯和數十位合著者在開普勒 2016 年收集的數據中發現了五個可能代表行星的例子。將開普勒的觀測結果(在距離地球幾乎與我們距離太陽一樣遠時進行的觀測)與地面數據相結合,團隊確信其中之一 K2-2016-BLG-0005Lb 是真實的。 「開普勒和地球上的觀測者之間的有利位置差異使我們能夠沿著我們的視線對行星系統所在的位置進行三角測量,」克林斯說。
其他望遠鏡對於確認是必要的,但開普勒提供了大部分數據,不受日光、雲層和大氣乾擾。
K2-2016-BLG-0005Lb 距離太陽 17,000 光年,質量只比木星稍大一點,同時以相當相似的距離繞其恆星運行,但恆星本身的質量比太陽小約 40%。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利用現有儀器獲得有關K2-2016-BLG-0005Lb 的更多信息,但這一發現代表了探測到距其恆星如此遙遠的行星的罕見例子,人們認為氣態巨行星最初是在恆星形成的。現有的方法非常有利於尋找那些軌道更緊密的行星。
即將到來的太空望遠鏡旨在利用微透鏡尋找 1,400 顆朝向銀河系中心的行星,其中包括 100 顆類似地球質量的行星。在此之前,雖然主要是為了其他目的而建造的,但也比開普勒更適合以這種方式尋找行星。開普勒甚至可以找到一個這一事實增強了天文學家的信心,即未來的兩台望遠鏡將發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