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罕見紅色極光的記錄揭示了太陽週期的驚人轉折
在長時間的低活動期間,太陽活動的 11 年週期可能會發生變化。
在此期間韓國天文記錄顯示,當太陽活動有 70 年的平靜期時,所發生的少量活動與歷史上其他時期的時間線不同。 這項意外發現將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太陽行為的基本特徵。
每11年,太陽就會產生,, 和,導致極光活動增加和更大的風險。 這個週期並不完全是固定的——有些峰值相隔 9 年,有些峰值相隔 14 年,但通常保持接近 11 年。
然而,從 1645 年到 1715 年,也就是被稱為「蒙德極小期」的時期,太陽黑子基本上停止了出現。 直到 300 多年後,我們才了解到有限的持續活動是以八年為週期進行的。
早期對太陽黑子數量的觀測並不像今天那麼準確,但這張圖表仍然揭示了蒙德極小期的突出程度。
這些資訊來自韓國的極光活動記錄。由日冕物質拋射觸發並遵循太陽活動週期,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被。 然而,韓國並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它距離地球的兩個磁極都很遠,那裡是極光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極小期。
然而,除了更熟悉的極光之外,還有第二種類型,稱為紅色赤道極光。 這些發生在地球磁場足夠弱的地區,足以讓來自太陽的高能量粒子深入大氣層。 其中最重要的是,但不幸的是,這在 17 世紀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監控th世紀。
第二個薄弱區域稱為西太平洋異常 (WPA),存在於 1500 年至 1800 年左右,其中包括蒙德極小期。 在 WPA 期間,從東亞觀測到了紅色極光,幸運的是,對於現代天文學家來說,韓國人在皇家記錄簿中每天記錄他們所謂的「火光般的蒸氣」。
紅色極光的數量取決於 WPA 的範圍以及太陽活動,但 WPA 的舞動速度似乎比太陽慢得多。 在蒙德極小期的前半段,觀測到了許多極光。 然而,紅色極光並沒有遵循 11 年一次的模式,而是每 8.2 年達到高峰。 分析觀察結果的科學家稱這種模式「穩定且可靠」。
相較之下,在蒙德極小期開始之前,紅色極光活動的峰值與我們從其他來源了解到的太陽活動一致。
在蒙德極小期的後半段,紅色極光變得如此稀疏,以至於難以察覺。
考慮到太陽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對太陽活動週期的了解卻非常少,這有點令人擔憂。 蒙德極小值是最大的謎團之一——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活動幾乎停止了通常的六個週期。
儘管對太陽黑子的觀測可以追溯到近 3000 年前,但直到 1610 年伽利略萌生將望遠鏡轉向天空的想法之後不久,太陽黑子的觀測才開始被統計。 直到2019年12月19日,人們才意識到太陽耀斑的存在。th世紀。 到 1645 年,已經出現了兩個幾乎沒有太陽黑子的時期,因此,直到很久以後,人們才認識到它們長期缺失的重要性。
因此,蒙德極小期期間發生的少量太陽活動的詳細記錄並沒有被保留——沒有人意識到這是值得追蹤的事情。
一些嘗試對太陽活動受到抑制期間(例如蒙德極小期)期間太陽內部發生的情況進行建模,結果顯示正常的 11 年週期。 其他人給出了不同長度的周期,因此韓國的記錄可以幫助區分哪些模型是正確的。
新研究初步提出了對該模式的幾種可能的解釋。
該研究是開放取用的AGU進展。
[H T:太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