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隱私資訊中心(史詩)敦促荷蘭資料保護局保護學生和員工免受情緒識別的危害。
歐盟禁止在歐盟市場上開發、部署和放置用於工作場所和教育機構的情緒識別系統,出於某些醫療和安全原因的例外情況除外。然而,荷蘭資料保護機構 Autoriteit Persoonsgegevens (AP) 發起了諮詢,要求就該禁令的實施提供回饋。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 EPIC 敦促美聯社對情緒識別系統進行廣義定義,要么不允許其使用豁免,要么狹義地解釋醫療和安全豁免。 EPIC 的建議是基於“完全缺乏這些系統有效的科學證據”,該組織寫,並且它們「違反」了《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和其他歐盟法規中規定的各種保護措施。
EPIC 定期倡導保護公民自由和隱私權,並專注於生物辨識監控,先前曾就以下問題向 FTC 提出申訴:使用情緒辨識的求職篩選工具。此外,它還有向美國教育部提出建議情緒辨識的危害,並警告美國司法部情緒辨識技術的侵入性。
基於人工智慧的情緒辨識系統根據心率、皮膚濕度、語氣、手勢或臉部表情等生物辨識資料來預測個人的情緒狀態。然而,「情緒辨識」背後的科學卻很難被理解為科學。原因很簡單,根據一個人的外在特徵很難客觀地衡量內在情緒。
例如,一個熟練的電影演員可以被解讀為悲傷、痛苦或極度快樂,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真正體驗自己內心的這些情緒。研究人員發現臉部表情可以傳達不同的情緒狀態而這些在不同的文化、情況下,甚至在同一情況下的不同人之間也可能有很大差異。
因此,「客觀」評估情緒是用詞不當。此外,此類技術可能會表現出基於種族、性別和殘疾的歧視。澳洲研究人員兼律師 Natalie Shard 最近在《對話》的一篇文章中解釋了為什麼她認為澳洲政府應該針對此類技術的使用制定具體法規,您可以閱讀這裡。
文章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