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的研究,正念冥想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大腦,具體取決於一個人一直在練習的時間和強度。
佛教僧侶早已知道冥想的好處,但是西方衛生從業人員才開始掌握正念如何幫助其從業者對外部刺激的反應更好。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家發現,儘管練習正念冥想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但對於那些新來的冥想者和那些多年來練習的人來說,這些變化是不同的。
冥想者的大腦變化
在一項新研究中出版在日記中神經圖像,UW-Madison的健康心理中心的心理學家團隊報告說,資深冥想者,新冥想者和非媒體的大腦活動差異很大。
該研究的結果突出了與受試者情緒相關的神經網絡的差異。
“某些變化可能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發生,而其他更改需要更多的練習,”說UW-Madison的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Richard Davidson主持了這項研究。
正念冥想涉及了解和接受當前情況。通常,冥想者跟隨呼吸的興衰。如果他們分心,只需將意識帶回呼吸。
八週的計劃顯示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招募了150多名由長期冥想者和非純種者組成的研究。
長期的冥想者已經練習正念冥想已有幾年了,並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冥想靜修。新的冥想者被要求參加涉及冥想的八週減輕壓力計劃。
對照組沒有冥想經驗,被要求加入不包括冥想的健康增強計劃。
在八個星期之後,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查看圖像,並將其標記為情感上的積極,消極或中性,同時進行大腦的MRI掃描。
杏仁核的活性降低
腦部掃描顯示長期和新的冥想者在觀察情緒積極的圖像時,在杏仁核中的活性減少了。這杏仁核是一組杏仁形的神經元在大腦中,情緒處理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認為這很重要,因為杏仁核更像是一種“顯著探測器”,它使人們知道是否正在發生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與感覺良好相關的大腦的一部分。
UW-Madison心理學研究生塔米·克拉爾(Tammi Kral)說:“杏仁核中的反應加劇與抓地力或想要的東西有關。” “因此,即使面對積極的刺激,也沒有反應強大,因為equanimition是一個目標。”
儘管長期和新的冥想者在觀察情緒負面圖像時都顯示出較低的杏仁核活性,但具有強烈撤退實踐的長期冥想者顯示出最顯著的降低。這表明從業者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行冥想減少他們的負面反應面臨充滿挑戰的情況。
新的冥想者還顯示出杏仁核和腹側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連通性增加,這是與自我調節和目標跟踪相關的大腦的一部分。在長期的冥想者中看不到相同的模式,這表明隨著人們更加冥想,情緒調節變得更加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