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實現目的與心理健康有關。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它也可以通過保護心臟來幫助延長壽命。
在美國心臟協會Epi/Lifestyle 2015會議上的一項研究中,由西奈山羅斯福和西奈山聖盧克山的團隊領導的研究人員確定,在生活中擁有目標降低了中風和心髒病的風險。在生活中具有目的的定義是具有方向和意義以及值得活著的感覺。根據這項研究,目的感高的人死於任何原因或疾病,中風,心髒病發作或需要心臟支架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風險降低了23%。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生命中具有目標感和免受死亡或心血管事件的保護之間存在牢固的關係,”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蘭迪·科恩(Randy Cohen)醫學博士,西奈山(Mount Sinai)的預防性心髒病專家。
他補充說,簡單地發展並努力提高自己的目標感,可以幫助改善心臟健康並最終挽救生命。關心自己的自我不僅僅是只飲食和進行足夠的運動。現在,改善整體健康也需要評估生活的目的。如果沒有生活的目的,個人必須採取必要的行動來弄清生活目標,因為這對一般福祉很重要。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與該主題相關的10項研究,審查了137,000多人的數據,以確定具有目標感對死亡率和心血管風險的影響。許多研究都將心髒病與心理因素有關,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等負面因素。積極因素包括社會支持和樂觀。
西奈山的健康和預防計劃主管Alan Rozanski,以及該研究的合著者,他們的研究應有助於未來的研究進一步評估具有生命目標的重要性,以確定幸福感並意識到其帶來的影響。
每34秒,一個在美國的人遭受心髒病發作。每一分鐘,一個人都會屈服於與心臟有關的事件。冠狀動脈疾病是心髒病中最常見的,每年殺死近38萬人。
照片:Dar'ya Sip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