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週二發布的最新報告,世界上每三個人仍無法進入廁所。
聯合監控計劃報告,標題為衛生和飲用水的進度:2015年更新和MDG評估說,估計有24億人無法進入全球衛生設施。該數字包括9.46億人選擇在空曠地區排便。
在衛生方面缺乏進展,被視為對公眾的健康和安全的威脅,因為那些沒有廁所的人會導致水源污染。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水,衛生和衛生計劃負責人Sanjay Wijesekera表示,數據表明有必要解決不平等問題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他解釋說,當前的全球模式表明,最富有的人是首先向前邁進的人。然後,他們之後是最貧窮的人,但前提是他們被授予了足夠的訪問設施。
Wijesekera說:“如果我們要在2030年到達衛生,我們需要立即確保最糟糕的開始取得進展。”
獲得改進的飲用水來源一直是國際社會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除了1990年以來已經有26億人,世界人口中約有91%的人口還具有更乾淨的飲用水。
在過去幾年中,這種改善也導致兒童的存活率大幅提高。
現代數字顯示,與15年前記錄的2,000多名兒童相比,由於缺乏清潔的飲用水和衛生,每天少於1,000名五歲的兒童死於腹瀉。
但是,在衛生方面取得的進展已經遇到了困難,例如引入行為變化運動所需的投資不足,缺乏廉價的產品,這些產品對於接受或鼓勵在空曠地區排便的社會中貧窮甚至社會規範缺乏廉價的產品。
自1990年以來,大約有21億人獲得了更好的衛生設施,但該報告稱,世界未能達到千年發展目標(MDG),近7億人。
現代估計表明,全世界68%的人口使用改善的衛生設施,這比MDG目標的9個百分點設定為77%。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環境和社會決定因素局長瑪麗亞·尼拉(Maria Neira)博士說,只要許多人仍然無法獲得足夠的衛生設施,水質將繼續受到威脅。這可能導致更多的人死於水上和與水有關的疾病。
預計聯合國大會將在9月推出一套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在2030年消除公開排便的計劃。
照片:JordiBernabeuFarrús|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