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Pro 2:承諾
富士膠卷推出了原創產品X-Pro 12012 年初:當時,沒有任何品牌擁有「pro」品牌的保護殼,也沒有人冒險將其作為他們的第一個設備!由於其 X-Trans 感測器在低光源條件下具有卓越的性能,因此具有創新性
四年後,隨著索尼全片幅相機(A7R Mark II 等)或諸如OM-D E-M1 奧林巴斯誰能夠像這樣誘惑瑪格南攝影師傑羅姆·塞西尼或者莫伊塞斯·薩曼。
在這種變化的背景下,X-Pro 2 更加受到富士相機用戶的期待,因為 X-Pro 1 作為該系列中唯一的專業機身,卻是最老化且技術效率最低的!因此,X-Pro 2 的到來澄清了這一點。而且他還狠狠地打了那個傢伙!
Fujifilm X-Pro 2:現實
X-Pro 2 糾正的第一個錯誤是它的結構,因為它能夠抵抗惡劣天氣、濕度和灰塵——我們用行話來說是熱帶化。如果我們不去用螺絲起子拆卸內部接頭,觸摸時會感覺到更大的阻力,相機看起來更“專業”,但沒有達到反射式的程度EOS 5D Mark III。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也比專業單眼相機更輕,重量僅為 495 克(含電池和記憶卡)。
第二個顯著改進是繼承自的電子觀景窗X-T1。更精確、更快、更靈敏,它最終提供了與光學瞄準鏡競爭的技術水平。由於前面的傾斜桿,光學瞄準器始終存在,這是該箱子的獨特之處之一。它是測距儀愛好者的理想之選,它可以讓您「像過去的美好時光一樣」取景,同時提供新的、更好的變焦支援。但我們要明確一點:過於強大的光學元件(因此會佔用部分畫面)或大變焦,使得必須使用電子瞄準。
最後,我們慶祝雙記憶卡插槽的到來,非常適合一側管理 RAW,另一側管理 JPEG。
手動模式天堂
X-Pro 2 在自動模式下工作起來就像一個魅力。但 X-Pro2 的一般人體工學考慮到攝影師經常需要一目了然地檢查相機的當前設置,即使相機關閉時也是如此。為此,其中央轉盤在外緣顯示快門時間,在內視窗顯示 ISO 設定。除此之外,許多富士軟片鏡頭都有光圈變化環(鏡頭上的「R」),我們獲得了一個為手動調整提供重要位置的機身。
若要改變曝光速度,必須按下主轉盤軸的中心部分。至於靈敏度,則透過抬起同一個撥盤來控制。那些趕時間的人可能會抱怨更改感光度的操作過於複雜,但如果相機處於自動 ISO 模式,您可以配置相機頂部的 Fn 按鈕來管理自動範圍。
在符合人體工學的修改中,除了將所有按鈕放置在設備後部右側以方便單手操作之外,我們還慶祝操縱桿的出現,使准直器能夠快速離開焦點。總體而言,X-Pro 2 的人體工學設計與之前的型號一致,但進行了值得歡迎的調整,並且更加堅固。
自動對焦的巨大進步
在混合動力世界中,自動對焦速度方面飛躍的最顯著的例子無疑仍然是透過尼斯E-P2非盟筆E-P3奧林巴斯的。因此,我們從一個不錯但有點慢的盒子變成了一個真正響應的盒子。
這正是 X-Pro 1 和第二個版本之間發生的事情,第二個版本最終做出了我們想要的反應。富士軟片尚未達到奧林巴斯和松下的水平,後者受益於小型 Micro 4/3 感測器,但差異是驚人的。
自動對焦速度:光學的重要性
X-Pro 2 的自動對焦速度和響應能力最終達到了良好的水平,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光學元件的性質。因此,優秀的富士軟片 35 mm f/1.4事實證明,它比 16-55 mm f/2.8 等專業變焦鏡頭慢得多,儘管它的物理尺寸更大。原因是技術性的:為了確保第一個光學元件的最大影像品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進步,富士膠片,特別是在最新的光學器件上,使用了優化的光學公式和被稱為“線性電機”的鏡頭移動電機(英文“Linear Motor”,在富士光學裝置上以“LM”表示) 。
如果這種性能差異在富士系列中非常顯著,那麼必須記住,它會影響所有製造商,無論是單眼相機還是混合相機。就像佳能 EF 50 mm f/1.4 一樣,它非常喜歡踩粗麵粉。或著名的松下 20mm f/1.7 隨 GF1 一起推出2009 年,事實證明它比更新的模型(如徠卡 DG Summilux 15 毫米最近測試過。
格式:不適用於大變焦
富士軟片宣布其 X-T1 是為了與單眼相機競爭,而不是取代 X-Pro 1。使用 f/2.8 的兩款專業型號進行測試:XF 16-55 mm f/2.8 R LM WR(相當於 24-82 mm)和 XF 50-140 mm f/2.8 R LM OIS WR(相當於a 75- 210 mm),X-Pro 在沒有手柄的情況下很難握住,側面的瞄準並不能真正幫助找到正確的點的平衡。
與「經典」旁軸相機一樣,X-Pro 2 盡可能使用小變焦,最多使用 35mm f/1.4 等固定焦距。幸運的是,富士膠片。
絕望地固定螢幕
我們對這款手機殼的人體工學設計的主要批評是沒有可調節的螢幕。當然,單片結構在堅固性方面具有不可否認的優勢,但許多製造商已經發布了標榜「堅固」的設備,包括…富士膠片的 X-T1!在 X-Pro 2 中不整合可調式螢幕也是一種保持「徠卡」外觀的美觀選擇,但我們也看到了將設備留給 X-T1 的願望。
這是一種最人為的行銷細分,因為兩種設備的格式和處理方式非常不同。坦白說:即使是沉迷於卡地亞-布列松模式 50 毫米的專業人士也可能需要瞄準地面或保持一臂距離,以獲得略顯奇特的取景效果。勢利不應該限制技術創新,只要它們有利於靜態影像的基本原理-在本例中就是取景。
X-Trans 感測器版本 III
自從推出第一款混合相機(X-Pro,供後續使用)以來,Fujifilm 一直滿足於 16 Mpix 的定義。
技術上遠未過時——誰製作 6 x 4 m 的印刷品? – 這個定義在行銷層面上仍然很難證明其合理性 – 啊,行銷。意識到這一點,Fujifilm 為其 X-Pro 2 提供了豐富 50% 的感光元件,這是該品牌首款受益於 24 Mpix X-Trans CMOS III 的混合相機。
2400 萬像素為所有 100% 在電腦螢幕上仔細查看照片的精神病患者帶來了喜悅,但對於裁剪來說,這些照片也很不錯——即使裁剪很糟糕。這款新的 X-Trans 感測器保留了與先前感測器相同的原理,即彩色感光點的偽隨機放置,這使得低通濾波器變得不必要(請閱讀我們關於 X-Pro 1 的文章)。
高 ISO 下 24 Mpix 的樂趣
這款新型感光元件的像素豐富了 50%,其特點是在高靈敏度下的反應能力與其前身相同。一樣好?我想說的是:它的響應甚至更好,因為它在 RAW 中高達 12,800 ISO,而它的祖先在 RAW 中被限制為 6400 ISO。
在 jpeg 中,還保留了顏色的本質!正如我們將看到的,色彩顯然是富士的強項。
富士膠片,色彩和 Jpeg 之王
憑藉在膠片領域的經驗,富士膠片在色彩精度和 Jpeg 文件品質兩個方面在競爭中佔據了絕對優勢。富士膠片憑藉其獨特的傳感器,使支援 RAW 檔案的開發軟體變得複雜。
但這個日本品牌從一開始就找到了解決這個限制的答案:產生完美的 Jpeg 檔案。不僅始終信守承諾,而且新款 X-Pro 憑藉其 24 Mpix 感測器進一步推動了這一點。無論選擇哪種渲染模式,影像都具有前所未有的細節,具有平滑的光/陰影過渡和始終準確的色調。
因為,就像在膠卷時代一樣,富士機身提供了以該品牌著名膠片命名的效果圖——Astia、Provia、Velvia,並且首次提供了一種名為Acros 的黑白乳劑(我們稍後會討論這一點)。這使得一切變得不同,因為我們經常發現自己根據我們想要傳達的感覺類型來選擇渲染。
作為獎勵,數位技術的靈活性有所幫助,只需簡單地瀏覽菜單即可更換膠片、稍微曝光不足/過度、增加細節水平等。我們很快就了解了攝影記者的興趣:有了好的 Jpeg 文件,我們就可以避免使用開發軟體,簡單的編輯就足夠了。
新的黑白模式:Acros
在底片世界中,ISO 100 的 Neopan 乳劑具有後綴 Acros,富士軟片為其新的黑白模式選擇了這個字尾作為名稱。與 Olympus Pen F 的高對比度和顆粒感渲染相差一千英里,Acros 柔和且富含細微差別。
就像經典 Chrome 一樣,隨X100T富士膠片的工程師不僅致力於複製某種類型的膠片,而且還致力於在 ISO 上升過程中保持其一致性,當時最敏感的膠片提供了更高的顆粒度。
在這裡,Acros 幾乎可以讓您在 ISO 6400 下獲得與 ISO 100 下的膠片相同的細膩度。毫無疑問,這種類型的渲染會讓肖像攝影師和其他尋求微妙之處的婚禮/時尚攝影師感到滿意。在一項精緻的改進中,富士膠片在預設模式中添加了模擬濾鏡 - 黃色、紅色或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