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四发表的一项有争议的模型研究,即使人类明天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地球也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变暖,海洋将上升数米。
挪威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道称,碳污染已经引发的全球变暖的自然驱动因素——更多的吸热云层、融化的永久冻土和缩小的海冰——将产生自己的动力。科学报告。
“根据我们的模型,在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单一工具来阻止永久冻土融化方面,人类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移民局气候战略名誉教授乔根·兰德斯 (Jorgen Randers) 说道。挪威商学院告诉法新社。
“如果我们想阻止这种融化过程,我们必须采取额外的措施 - 例如,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并使地球表面变得更加明亮。”
Randers 和同事 Ulrich Goluke 使用简化的气候模型预测了 2500 年在两种情况下的变化:立即停止排放,以及到 2100 年将导致地球变暖的气体逐渐减少到零。
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只要轻轻一按开关,碳污染就会停止,地球在未来 50 年内将升温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 2.3 摄氏度,大约比 2015 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高出半度。之后稍微冷却。
今天地球表面的温度比 19 世纪中叶气温开始上升时高 1.2 摄氏度。
但从 2150 年开始,该模型认为地球开始再次逐渐变暖,在接下来的 350 年里平均气温又上升了一度,海平面上升了至少三米。
在第二种情况下,地球升温到的水平会更快地撕裂文明的结构,但到 2500 年最终会达到大致相同的水平。
临界点
核心发现——顶尖气候科学家的争论- 地球气候系统的几个阈值或“临界点”已经被跨越,引发了自我持续的变暖过程,就像数百万年前发生的那样。
其中驱动因素之一是北极海冰的迅速消退。
自 20 世纪末以来,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冰雪(将约 80% 的太阳辐射力反射回太空)在夏季被开阔的海洋所取代,而后者吸收了相同比例的辐射力。
另一个来源是永久冻土的融化,其碳含量是大气中的两倍。 第三是水蒸气含量增加,这也具有变暖效应。
六位领先的气候科学家对这项研究(作者承认该研究只是示意性的)的反应截然不同,一些人表示该研究结果值得进行后续研究,而另一些人则立即拒绝了它。
“这里使用的模型......并没有被证明是真实气候系统的可信代表,”理查德·贝茨说,埃克塞特大学气候影响研究负责人。
“事实上,它与更成熟和广泛评估的气候模型直接矛盾。”
伦敦大学学院气候学教授马克·马斯林也指出了该模型(称为 ESCIMO)的缺点,将这项研究描述为“思想实验。”
“这项研究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 2050 年将全球碳排放量降至零”——这是联合国倡导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的目标——“只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始””。
即使是更复杂的模型联合国科学咨询机构IPCC的预测中使用的数据表明,除非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否则巴黎气候公约的温度目标就无法实现。
一种方法是种植数十亿棵树。 实验技术表明,可以通过机械方式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所需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