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和 NASA 周一宣布,该洞创下了自 1982 年开始追踪以来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年度峰值。 这些机构警告说,尽管我们在减少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使用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一里程碑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
相反,科学家将相对较小的臭氧空洞归因于该大气层异常温和的温度。
根据 NASA 和 NOAA 的数据,每年的臭氧空洞(由南极洲上空平流层高处、距地表 7 至 25 英里(11 至 40 公里)的臭氧严重消耗区域组成)达到了 630 万个的峰值范围。 9 月 8 日,该地区的面积缩减至不足 390 万平方英里,随后在 9 月剩余时间和 10 月期间缩减至不足 390 万平方英里。
“在天气条件正常的年份里,臭氧空洞通常最多会增长到约 800 万平方英里,”这些机构表示在新闻稿中。
联邦科学机构表示,这是 40 年来第三次天气系统导致平流层温度升高,从而抑制了臭氧层的丧失。 他们报告说,类似的天气模式导致 1988 年和 2002 年出现了异常小的臭氧层空洞。
马里兰州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科学家苏珊·斯特拉汉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是一个罕见的事件,我们仍在努力了解。”
“如果没有发生变暖,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典型的臭氧空洞。”
(美国宇航局)
多于:南极上空总臭氧的伪彩色视图。 紫色和蓝色是臭氧最少的地方,黄色和红色是臭氧较多的地方。
平流层有助于偏转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其有害影响,例如皮肤、白内障和对植物的损害。
然而,用于制冷目的的化学品,例如氯氟碳化合物 (CFC) 和氢氟碳化合物 (HFC),会分解平流层臭氧分子,从而使地球表面暴露在更大量的紫外线辐射下。
蒙特利尔议定书于 1988 年生效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环境条约,减少了全球范围内的 CFC 排放量。
这些化学物质在大气中的寿命长达数十年,在此期间会破坏大量的臭氧。 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臭氧层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恢复,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年,在南半球的冬末,太阳光线会引发臭氧分子与人造化学活性形式的氯和溴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臭氧空洞。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一份声明,这些化学反应在高空飞行的云层表面达到最大程度,但今年南极洲上空平流层的条件比平均水平温和,抑制了云层的形成和持续。 这有助于防止大量臭氧的损失。
例如,与通常发生的情况不同,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使用气象气球的测量,今年南极洲上方没有完全缺乏臭氧的区域。
九月份最大限度地减少臭氧消耗的天气系统被称为“平流层突然变暖”事件,今年异常强劲。 NASA 报告称,在距离地球表面约 12 英里(19 公里)处,9 月份的气温比平均水平高出 29 度,“这是 40 年历史记录中最热的 9 月份”。
与北半球平流层变暖事件一样,这种天气事件有助于削弱南极极地涡旋,这是一条环绕南极的高速空气带,通常将最冷的空气集中在极地附近或上方。
相反,南极极地涡旋失去平衡并显着减慢,平均风速从 161 英里/小时(260 公里/小时)降至仅 67 英里/小时(107 公里/小时)。
缓慢的涡流使空气下沉到平流层下部,在那里空气变暖并抑制了云的形成。 此外,重新配置的天气图有助于从南半球其他地区输入富含臭氧的空气,而不是完全封锁极地地区。 这也有助于提高那里的臭氧水平。
有趣的是,预计不会导致南极上空发生更频繁的平流层突然变暖事件,相反,它可能加强,并未减弱,极地涡旋总体上。
与全球变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85 年英国南极调查局科学家发现的臭氧洞激发了国际社会的行动。 这很快导致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许多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环境协议。
事实上,政策制定者甚至用它来解决氢氟碳化合物、消耗臭氧层化学物质的问题,这些化学物质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污染物。
自2000年以来,大气中的氟氯化碳含量一直在缓慢下降,但其含量仍然足以在南北两极造成每年的臭氧空洞。
假设 CFC 的使用继续保持近期的速度,并且没有发现并广泛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学替代品,科学家预计,随着仍在高层大气中的 CFC 逐渐减少,臭氧空洞将在 2070 年左右缩小到 1980 年的大小。
2019 ©华盛顿邮报
本文最初发表于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