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引力是一个常数,但我们的星球并不是均匀的球体。它布满了肿块和隆起物,不同密度的地质以微妙不同程度的力量拉扯着附近的物体。。
在印度洋深处,这种引力减弱到极低,留下了一个大约 300 万平方公里大小的巨大重力“洞”,海底大致沉入了一个巨大的区域。沮丧。
它是地球上最严重的重力异常之一,它的存在已经被提及了一段时间。船基勘测和卫星测量很久以前就表明,由于恰如其名的印度洋大地水准面低点和周围引力“高点”之间的引力拉锯战,印度次大陆尖端附近的海平面下降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相对减弱,目前尚不清楚。现在,印度科学研究所的两名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对可能涉及的行星现象有了更好的了解。
地球科学家 Debanjan Pal 和 Attreyee Ghosh 表示:“所有这些(过去的)研究都着眼于当今的异常现象,并不关心这个大地水准面低点是如何形成的。”解释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的新工作假设。
他们认为答案位于地壳下方 1,000 多公里(621 英里)处,那里古老海洋的冰冷、稠密的残余物陷入了“板墓地大约三千万年前在非洲地下,搅动着炽热的熔岩。
但他们基于计算机模型的结果不太可能解决有关大地水准面起源的激烈争论——至少在收集到更多数据之前不会。
2018年,一船来自印度国家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着手部署沿变形区海底安装一串地震仪,绘制该区域的地图。
由于距离海岸很远,之前在该地区收集到的地震数据很少。 2018 年调查结果指出存在炽热的熔岩羽流在印度洋下方升起,并以某种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凹痕。

但需要更长远的视角来重建早期阶段的大地水准面。因此,帕尔和戈什通过模拟构造板块如何掠过地球,追溯了巨大大地水准面的形成过程。炎热、粘稠的地幔在过去的1.4亿年里。
当年,印度板块刚刚开始脱离超级大陆冈瓦纳大陆,开始向北进军。随着印度板块的推进,一个古老海洋的海底被称为“印度洋”。特提斯海沉入地幔,印度洋在其后面打开。
帕尔和戈什使用十多个板块运动和地幔运动的计算机模型进行了模拟,将这些模型预测的海洋低压形状与凹痕本身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重现当前形式的印度洋大地水准面的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点:低密度的热岩浆羽流在低地下方飘荡。除了独特的地幔结构之外,这些羽流也是形成大地水准面的原因。如果他们升得足够高,帕尔和戈什推测。
“简而言之,我们的结果表明,为了匹配观察到的大地水准面低点的[形状和幅度],羽流需要有足够的浮力才能到达中地幔深度,”两人写。
第一个地幔柱出现于大约 2000 万年前,位于印度洋大地水准面低地以南,大约在旧特提斯海沉入下地幔之后 1000 万年。当羽流在地底下蔓延时岩石圈并逐渐向印度半岛移动,低压增强。
鉴于他们的结果与戈什的内容一致之前的建模工作两人认为,从 2017 年开始,特提斯海底沉入下地幔后,这些明显的羽流就被推上来,扰乱了著名的“'。
但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不相信, 讲述新科学家目前还没有任何明确的地震学证据表明模拟的羽流实际上存在于印度洋下方。
这些数据可能很快就会曝光,而且并不着急——大地水准面低点是预计将持续存在还有数百万年。
该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