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分析发现,从保存在博物馆收藏中的海鸟中的乳腺羽毛似乎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汞污染的增加。
该唱片与这种有毒元素的人类排放史相吻合。在羽毛中,取自黑脚的信天翁标本,在1940年和1990年以后在捕食者中累积的特定汞的平均水平。这些时间是人类汞排放史的基准。
在1940年代,汞污染随矿物采矿和化石燃料燃烧而增加。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削减了汞污染。但是,在1990年代,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据研究人员说,开始发射更多,现在在汞污染的来源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新一期期刊会议录中发表了结果。
研究合着者迈克尔·班克(Michael Bank)说:“在某种程度上,使用这些历史悠久的羽毛代表了海洋的记忆,我们的发现是通往太平洋历史和当前状况的窗口,太平洋是人口的关键渔业。”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是通过制造,燃烧煤炭和其他人类活动来加强的。在海洋和其他环境中,微生物将汞转化为甲基汞,该汞积聚在组织中在食用它的动物中,到达食物链顶部时,它就有大量的毒素积聚。食物链顶部的贝类和吃鱼类的动物,例如海鸟和人类,有食用有害浓度的毒素的风险,这会损害人类胎儿和幼儿的神经系统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鸟类的汞含量不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而且随着单个信天翁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而变化,这影响了食物中积累的汞量及其体型,如脚骨的长度所衡量。
黑脚的信天翁是一种濒临灭绝的海鸟,可吃鱼鸡蛋,鱿鱼,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其范围将其遍布整个太平洋北半部。研究人员研究了1880年至2002年之间收集的信天翁的乳腺羽毛,并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和华盛顿伯克大学自然历史与文化博物馆举行。他们研究了羽毛中的各种化学指标,包括甲基汞和无机汞,过去,博物馆策展人用来保存标本。他们发现,尽管无机汞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但甲基汞增加了。
研究人员推断,根据对其他鸟类的工作,汞中毒从1980年代初开始,可能已经开始对信天翁人群产生有害影响。他们写道,在最近的1990年代后,超过一半的羽毛含有高于该阈值的甲基水平水平。
“鉴于我们在最新样品和区域排放水平中测量了高水平的甲基汞,汞生物蓄积毒性可能会破坏该物种和其他长期濒临灭绝的海鸟的生殖努力。”首席研究员Anh-Thu Vo说,她在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研究,目前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
您可以关注生活学 作家Wynne Parry在Twitter上@Wynne_P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