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否像今天的生物一样具有夜光特征?

多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我们对恐龙的想象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项新研究为这个故事增加了另一个可能的层面,一种古老的恐龙有紫外线荧光的羽毛和角,可能用于交配展示。这个想法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提出的历史生物学。
许多鸟类和爬行动物不仅能在紫外线下看到东西,而且还能用它来捕猎、交配和抚养后代。欧洲佛罗伦斯优先进食最能反射紫外线的小鸡在许多鸟类中,雄性和雌性的羽毛在紫外线下则有所不同。
这项工作的灵感源自作者之间的 Twitter 讨论,由合著者发起杰米·邓宁的研究光致发光紫外线照射下的海鹦喙。许多鸟类是四色视者,也就是说,它们的视网膜中有第四个视锥细胞,可以让它们看到紫外线光谱。恐龙也有这种细胞吗?

为这一假设提供一定可信度的一项发现是来自北方森林化石显示,这是一种生活在 1.1 亿年前的重装甲恐龙,位于现在的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身长 5.5 米(18 英尺)的动物的棘尖上有荧光物质,其中一些甚至有特定的图案。
“在化石记录中提出光致发光现象非常容易。但记录下来又是另一回事。正如我们在论文中提到的,许多矿物质都会发出荧光,而在石化过程中,许多化石也会发出荧光,”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首席作者卡里·伍德拉夫告诉 IFLScience。“化石角质鞘之所以能发出荧光,仅仅是因为与石化有关的矿物质。”
紫外线特征可能是真实的颜色,也可能是由于在化石化过程中积累的化学物质所致。即使它们是真实的颜色,也不一定意味着它被用于交配仪式或一般的视觉展示。

“有些结构会发出荧光,但宿主动物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的牙齿会因为生物矿物质而发出荧光,但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除非我们去参加黑光派对。一些四色视觉的现代动物显然看不到紫外线,尽管它们理论上具有这种解剖能力。然而,有些动物——比如虎皮鹦鹉——可以看到紫外线,并且有光致发光的羽毛,可以用于视觉展示,”伍德拉夫解释道。
“我们的工作只是一篇‘如果’的论文。如果恐龙是四色视觉会怎样?如果恐龙有光致发光的角质结构会怎样?如果以上所有情况都是如此,恐龙是否能用这些来展示?我们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但如果我们能让科学界讨论、调查,最重要的是测试和检验这些想法,那么这就是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