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估计,由采用3D传感技术的高端智能手机的扩散驱动,2017年移动设备的红外(IR)传感器模块将在2017年达到1.45亿美元。
3D传感解决方案包括RGB摄像头模块,红外(IR)传感器技术,该技术使用VCSEL(垂直腔室发射激光)作为光源。
预计几种即将到来的智能手机将具有基于3D传感技术的面部识别功能,包括苹果的iPhone 8。
Trendforce可穿戴分析师Jason Tsai说:“对于智能手机硬件而言,获取和处理3D模型的数据非常繁重,尤其是如果要精确构建模型。” “要获得具有可接受的响应时间的3D面部识别功能,智能手机制造商可能会以3D传感来增强现有的2D面部识别解决方案。因此,3D感应将是一种支持技术,主要有助于确定记录的面孔是否来自真实的活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3D传感的解决方案获得了维数数据,包括通过在定义范围内扫描环境来获得深度值。
收集的数据生成了数字3D模型,这些模型可以与数据库中的参考模型进行比较。
但是,将需要大量的额外计算能力和时间来扩展扫描范围并获得更大的对象的深度细节。
Tsai说:“扫描范围和建模能力与硬件规格具有积极的关系。” “在AR的移动设备领域中,应用程序仍然太少,无法保证硬件成本进行3D传感。还存在增加功耗的问题。因此,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不热衷于为基于AR的功能使用3D传感,因为这种创新并不能显着增加其产品的价值。”
3D传感可以通过确保捕获的面部图像是活着的人而不是静态照片来提高设备面部识别功能的准确性,从而增强用户安全性。
Tsai说:“智能手机的3D面部识别必须足够快,以便它可以协助解锁设备,移动支付和身份验证等任务。” “便利和响应时间与采用新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性一样重要。否则,消费者仍然更喜欢密码和指纹。”
使用3D传感组件将增加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硬件成本,这意味着该技术最初只能用于高端市场领域。
但是,更多的智能手机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引入3D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