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最近有一个中国品牌(1988年),它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2015年就售出不少于1亿台终端,拥有15万名员工。在对跖点,有一个成立于 1849 年的德国品牌(照片说明),其大部分产品(通常售价数千欧元)都是由 1500 名员工中的一些人手工组装的(而且是在欧洲!)。
第一个叫华为,第二个叫徕卡相机,两个品牌刚刚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重塑智能手机摄影”。
乍一看,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公告,但当我们仔细观察品牌动态时,这种联盟远非疯狂。恰恰相反。
阅读:徕卡专注于可扩展设备和摄影师云
华为:进军高端,脱颖而出
华为近年来一直在崛起。该公司很快就摆脱了低成本的品牌形象,销售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昂贵的产品。因此,它的旗舰机型,Mate 8(我们测试过),仍需 599 欧元。用我们的测试来解释,这是一款“强大、自主、聪明”的手机,但在摄影方面却有所不足。该品牌正是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最大的进展。
显然,华为已经做好了更加努力的准备。因此,该公司是唯一一家参加 2015 年 11 月巴黎摄影展的手机品牌——尽管它所展示的终端从纯粹的摄影角度来看并不有趣。因此,无论是从技术还是营销的角度来看,这家中国巨头都需要帮助。这就是徕卡的用武之地。
徕卡:智能手机中的布列松精神
徕卡在 24×36 格式(也称为 135)开始流行后,随着 M 的推出,在 24×36 格式(也称为 135)开始流行,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入了传奇。进入 21 世纪初,这家德国公司在最初未能接受数字化转型后,现已成功复苏。该品牌成功地维持了 M 箱系列,同时推出了技术先进的箱,例如新款徕卡SL或优秀的徕卡Q。
阅读:Leica SL,徕卡的新型全画幅传感器混合体
但徕卡在全球各地开设徕卡专卖店,它不能只关注单一的、高度周期性的奢侈品市场。德国社会还记得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代停止创新时所犯的错误。
自去年以来,徕卡重新焕发活力,重返故乡,因此可以从这次合作中获益匪浅,特别是向更广泛、更年轻的受众推广其品牌。华为照片终端上的一个简单的红点将为其带来许可形式的收入,以及寻找比手机更严肃、更与众不同的产品的新“照片”客户。
华为击败松下
从逻辑上讲,松下似乎是与徕卡合作开发智能手机的首选:这两个品牌在光学和机身的开发方面已经携手合作多年——徕卡 Q 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松下推出了第一款配备 1 英寸传感器和 28 毫米 f/2.8 镜头的智能手机(品牌为徕卡!),松下CM1。然而,CM1 以及整个松下手机的销量都非常微薄,而且与华为不同的是,该品牌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没有影响力。
最终,华为和徕卡都没有就刚刚宣布的交易的最终性质进行沟通。他们也没有透露任何有关正在建设中的终端或任何其他项目的信息。但如果两家公司能够携手合作,最终的产品也许会真正撼动智能手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