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熱木星」的一類行星在第一次發現時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但很快就得出了一個解釋,即它們是在遙遠的地方形成並向內遷移的。人們認為,在此過程中,同一系統中的其他行星要么被遷移的巨星吸收,要么被逐出系統。然而,WASP-132 恆星周圍存在三顆行星表明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 WASP-132 的形成一般來說。
在我們發展出探測其他恆星周圍行星的技術之前,許多天文學家預期行星系統與我們的行星系統非常相似。因此,當我們發現的第一批行星質量很大(通常比木星更大)並且繞恆星運行的距離非常近時,他們感到驚訝。這項技術有助於探測軌道短、引力大的行星,因此不可避免地我們將首先探測到這些行星,但令人困惑的是它們的存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根據我們的行星形成模型,氣態巨行星只能在“」圍繞著一顆星星。熱木星被解釋為是在雪線之外形成的。焦點轉向試圖弄清楚為什麼一些巨行星會進行這種遷移,而其他巨行星,包括我們自己系統中的那些行星,卻沒有。
當檢測到 WASP-132 的亮度下降,顯示該系統中除了 WASP-132b 之外還有另一顆行星,其 7 天軌道是發現。新工作證實 TESS 的觀測是由一顆質量為地球六倍的岩石行星引起的(a) 以及僅持續 24 小時的軌道。此外,該系統還有一顆質量是木星五倍的行星,其軌道持續五年。 WASP-132 比太陽溫度低一些,亮度也低一些,但是兩顆內行星仍然非常熱。
更遠的地方可能潛藏著另一個物體,它可能是一個暫定質量是木星的18倍。
「這是我們第一次觀察到這樣的結構!」研究期間在日內瓦大學 (UNIGE) 工作的 Solène Ulmer-Moll 博士在一份報告中說道。陳述。
這顆褐矮星距離遙遠且質量足夠大,以至於它可能影響了行星的重新排列,而自身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其他褐矮星的存在使 WASP-132b 的歷史受到質疑。
如果木星進行了類似於用來解釋熱木星的遷移,那麼對地球和其他岩石行星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要嘛我們就會被它龐大的質量所吸收,就像彗星的巨大版本一樣,或者它的引力會把我們從軌道上甩下來——可能最終會進入寒冷的太空。被送入最終與太陽相撞的軌道的可能性較小,但也沒有更有吸引力的結果。
與此一致的是,大多數已知的熱木星附近似乎沒有行星,但也有例外開始出現。儘管如此,WASP-132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引人注目的例子。
「WASP-132 系統是研究多行星系統形成和演化的卓越實驗室。 UNIGE 的 Peter François Bouchy 說:“在內部超級地球和遙遠的巨行星旁邊發現了一顆熱木星,這讓我們對這些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理解產生了疑問。”
華威大學的合著者大衛·阿姆斯特朗博士在另一篇論文中表示:“對內部超級地球的探測令人興奮,因為在熱木星內部發現行星特別罕見。”陳述。 WASP-132 的質量是木星的 43%,而且距離太近了,令人不安。
宣布新行星的研究作者提出,WASP-132b 形成於系統雪線之外,但走的是他們所謂的動態「冷」路徑,這意味著它始終保持相對圓形的軌道。由於從未經歷過極其漫長的階段,一些行星位於眾所周知,熱木星會這樣做,這會減少干擾其他行星的機會。
這種解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路徑是否常見,為許多其他倖存的行星提供了空間,或者這個系統是否有什麼特殊之處。
該研究發表在開放獲取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