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融合?
經濟融合是一個國家之間的安排,通常包括減少或消除貿易壁壘以及貨幣和貨幣協調財政政策。經濟融合旨在降低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成本,並增加該協議涉及的國家之間的貿易。
經濟融合有時被稱為區域融合,因為它經常發生在鄰國之間。
關鍵要點
- 經濟融合或區域融合是一項協議,即減少或消除貿易障礙並協調貨幣和財政政策。
- 例如,歐盟代表了27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融合。
- 嚴格的民族主義者可能會因對主權喪失的擔憂而反對經濟融合。
經濟融合解釋了
當區域經濟在整合一致時,貿易障礙倒塌,經濟和政治協調也會增加。
該領域的專家定義了經濟融合的七個階段:優先貿易領域,自由貿易區,海關聯盟,共同市場,經濟聯盟,經濟和貨幣聯盟以及完整的經濟整合。最後階段代表了財政政策的完全協調和完整的貨幣聯盟。
經濟融合的優勢
經濟融合的優勢分為三類:創造貿易,就業機會以及共識與合作。
更具體地說,經濟融合通常會導致貿易成本降低,商品和服務的可用性提高,更廣泛的選擇以及效率的提高,從而導致更大的購買力。
重要的
經濟一體化可以降低貿易成本,提高商品和服務的可用性,並增加成員國的消費者購買力。
就業機會往往會有所改善,因為貿易自由化導致市場擴張,技術共享和跨境投資。
國家之間的政治合作也可以改善,因為經濟聯繫更強,這提供了解決衝突並和平解決衝突並導致更大穩定的動力。
經濟融合的成本
儘管有好處,但經濟一體化仍有成本。這些分為三類:
- 貿易轉移:即使對成員國經濟上有害,貿易也可以從非會員轉移到會員。
- 國家主權的侵蝕:經濟工會的成員通常需要遵守貿易規則,貨幣政策,以及由未當選的外部決策機構制定的財政政策。
- 就業轉變和減少:經濟一體化會導致公司將其生產運營轉移到經濟聯盟內勞動價格較低的地區。相反,員工可能會搬到具有更好的工資和就業機會的地區。
由於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認為經濟融合會帶來重大利益,因此許多機構試圖衡量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融合程度。衡量經濟融合的方法通常涉及多個經濟指標,包括商品和服務的貿易,跨境資本流動,勞動移民等。評估經濟融合還包括制度一致性的衡量標準,例如工會的成員資格以及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權利的機構的實力。
經濟融合的現實典範
歐盟(EU)成立於1993年,在2024年包括27個成員國。自1999年以來,其中20個國家通過歐元作為共享貨幣。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歐盟在2022年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6.6%。
英國於2016年投票決定離開歐盟。 2020年1月,英國議員和歐洲議會投票贊成接受英國的撤離。英國於2021年1月1日正式與歐盟分裂。
經濟融合的例子是什麼?
世界各地有許多經濟融合的例子。在北美,美國 - 墨西哥 - 加拿大協議(USCMA)是三個國家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一個例子。這亞太經濟合作是一個旨在促進該地區自由貿易的太平洋國家的論壇。如上所述,歐盟是經濟融合的另一個例子,歐亞經濟聯盟(EAEU)。
經濟融合的風險是什麼?
經濟融合可能會帶來弊端和風險。首先,參與區域融合的國家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優先事項。在時間和資源方面,解決此類衝突可能具有挑戰性和昂貴。此外,經濟一體化可以創建一個系統,在該制度中,一組利益相關者將獲得經濟利益,例如從貿易中獲得更多收入,而其他利益相關者則承擔成本,例如就業市場變化。這些是評估經濟整合價值時要權衡的重要考慮因素。
經濟融合的好處是什麼?
經濟一體化可以增加貿易,從而使生產者,消費者和參與國家受益。例如,通過消除貿易障礙,公司可能能夠生產和出售更多產品,賺取更多收入並增加其本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對於其他國家 /地區的客戶,他們可以依靠更多的產品選擇並可能降低成本。
底線
經濟融合是不同國家之間協調的一種形式,在這種形式上消除了貿易障礙,並協調了財政和貨幣政策。這些安排可以導致經濟活動,創造就業和更牢固的政治聯繫。它們也可能帶來弊端,例如貿易轉移和國家主權的喪失。
歐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眾所周知的例子,因為它由27個成員國組成,其中20個使用相同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