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至 2010 年間,人類抽取並移動了地球上大量的地下水,導致了地球兩極的遷移。
根據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地球物理學家 Ki-Weon Seo 領導的一項新分析,僅地下水重新分配的貢獻就導致極地向東移動 80 公分(31.5 英寸)。
這些發現使科學家證實了先前對人類活動造成的地下水枯竭的估計相當於當時海平面總上升 6 毫米。
研究人員進行這項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現象極移以及地球水分佈變化所做出的貢獻。 2016年,科學家取得突破找出地球自轉兩極漂移的原因:陸地水儲存的分佈。
現在,Seo 和他的同事們已經確定了人類移動地下水對這種漂移的影響有多大。

“地球的自轉極實際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裡是。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與氣候相關的原因中,地下水的重新分佈實際上對旋轉極的漂移影響最大。”
仔細想想,這是有道理的。地球繞著其自轉軸旋轉,就像陀螺一樣。當圍繞該軸的分佈質量發生變化並變得不均勻時,該軸會移動以進行補償。
氣候變遷有一個對此影響很大。隨著世界上冰凍部分(例如冰川和冰蓋)融化,地球表面的水分佈會發生變化,兩極(旋轉軸的末端)也會發生移動。
這種效應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變得突出,人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來確定水再分配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地下水開採的影響並沒有被孤立。
根據氣候模型,科學家估計2010年1993 年至 2010 年間,人類抽取了約 2,150 億噸地下水,海平面上升約 6 毫米,但這很難透過觀測來證實。
Seo 和他的同事利用極移觀測資料和建模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他們只考慮冰川、冰蓋和海冰融化的貢獻來模擬極移。然後,他們在模型中添加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開採。
這使他們更接近觀察到的運動,但只有當他們使用 2,150 十億噸的估計值時,模型才變得匹配。
該估算提供了地下水開採的準確貢獻。在不考慮地下水貢獻的情況下,模型偏差了 78.48 公分。
1993年至2010年間,地下水開採使地球兩極以每年4.36公分的速度移動。 (它可能仍在發揮影響,但該團隊的工作僅基於 2010 年之前的數據。)
“我很高興找到了旋轉極漂移的無法解釋的原因,”這裡是。 “另一方面,作為地球居民和父親,我很擔心也驚訝地發現抽取地下水是海平面上升的另一個原因。”
然而,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減輕進一步的極地運動。當從中緯度地區抽取地下水時,影響最大。研究人員發現,1993年至2010年間大部分地下水開採發生在中緯度地區,主要來自北美和印度北部。

如果這些地區共同努力限制地下水開採率,可能有助於減緩極地運動和海平面上升。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努力必須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幾十年。
但努力減輕人類對氣候的影響是一場漫長的遊戲。越早開始越好。
“觀察地球自轉極的變化對於了解大陸尺度的水儲存變化很有用,”這裡是。
「極地運動數據早在19 世紀末就已經存在。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了解過去100 年來大陸水儲存的變化。氣候變暖是否會導致水文狀況發生變化?極地運動可能會導致水文狀況發生變化。
該研究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