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北極從來沒有像地圖上看起來那麼穩定,地球在輕微晃動當它繞其軸旋轉時,並導致兩極逐漸漂移。
但 15 年前,即千禧年之際,磁極神秘地改變了方向,開始以幾乎是之前兩倍的速度向東朝格林威治子午線移動。 現在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終於找到了原因。
在 20 世紀 0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北極每年向西移動約 10 厘米,向加拿大哈德遜灣移動。 但在2000年,它的方向向東轉移了75度,並開始以每年約17公分的速度向東移動,這是前所未有的、意想不到的移動。
“它不再向哈德遜灣移動,而是向不列顛群島移動,”一位研究人員說,來自 NASA 噴射推進實驗室的 Surendara Adhikari。 “這是一個巨大的波動。”
但是,如果說北極正在逐漸向倫敦移動的消息令人驚訝,那麼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或許就不那麼令人震驚了——在研究衛星數據後,美國宇航局團隊發現,由於我們對地球的影響,人類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
Adhikari 和共同研究員 Erik Ivins 使用 NASA GRACE 衛星的數據來研究地球上的水質量是否與地球自轉軸相關,並發現了極其緊密的聯繫。
事實上,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當他們利用陸地水團的變化來預測2003年至2015年期間北極和南極的位置時,結果與真實數據完美吻合。
“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相關性,”艾文斯說。 “我們已經隔離了原因。”
在此之前,人們認為水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作用,但大部分責任都歸咎於水和融化的格陵蘭冰蓋。
但阿迪卡里和艾文斯表明,僅格陵蘭島的變化並沒有產生足夠的能量來將地球自轉軸向東拉這麼遠。
他們計算出,格陵蘭島以東的某些東西必須施加額外的拉力才能使北極移動到原來的程度——而歐亞大陸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大部分答案是歐亞大陸缺水,”官員說。 “印度次大陸和里海區域。
歐洲和亞洲之間這一地區的水流失量甚至遠不及北極冰蓋發生的變化。 但研究小組發現,自轉軸對 45 度緯度附近(包括南北緯)的變化特別敏感,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的變化如此重要。
好消息是,地球的擺動根本不會真正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 據我們所知,地球北極移動的最遠距離為 12 公尺(37 英尺)。 但我們確實必須考慮極點的移動,以確保 GPS 準確,而這個模型將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不僅如此,最終知道是什麼控制著兩極的方向和運動意味著我們現在將更深入地了解地球過去的含水量,並可以開始預測未來兩極的運動。
該研究已出版於科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