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從突尼斯發現的化石標本中描述了一種新的蠕蟲屬和新種。
馬塞洛桑切茲畸齒龍大約 4700 萬年前,始新世生活在現在的非洲。
新物種屬於蜥蜴科,分支內的一個由無肢、肉食性、蜥蜴狀爬行動物組成的小科兩棲類。
波蘭科學院動物系統學與演化研究所的第一作者 Georgios Georgalis 博士及其同事說:“兩棲類動物是一群富有魅力的有鱗化石動物,具有奇異的形態特徵和極端的解剖學修飾。”
“特別是,自 19 世紀以來,它們獨特的骨骼解剖結構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也讓他們感到困惑。”
“在系統發育系統學出現並被廣泛接受之前,兩棲類動物被認為是有鱗目的第三個主要類群,與蛇類和並系類群“蜥蜴類”並列。”
「然而,最近的系統發育分析將它們視為蜥蜴的姐妹類群,這種拓撲結構得到了分子以及形態學和分子組合證據的支持:甚至為 Amphisbaenia + Lacertidae 分支提出了一個名稱,Lacertibaenia。”
「兩棲類在歐洲和北美的新生代擁有相對豐富的化石記錄,還有一些來自南美洲的新近紀和第四紀化石記錄,一些來自非洲的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化石記錄,以及極少數來自阿拉伯半島的新近紀化石記錄。
他們補充說:“Trogonophidae 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兩棲動物群體,如今分佈在非洲北部和中北部(包括也門的索科特拉島)和中東。”
「目前已識別出四個活屬,即阿加莫龍,雙甲藻,厚竹屬,以及模式屬,蜥蜴屬」。
蜥齒類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尖齒牙列,這種特徵在有鱗動物中只有鬣蜥類群尖齒動物中才有。
“穴居動物還擁有兩棲動物中的其他獨特特徵,包括運動和穴居模式、肩帶或半陰莖形態、染色體、椎骨排列、缺乏尾部自切以及橫截面呈三角形。”
幾個標本馬塞洛桑切茲畸齒龍是在化石產地發現的Djebel Chambi 自然公園在突尼斯。
「傑貝爾昌比國家公園位於突尼斯中西部的卡塞林地區,」古生物學家說。
「這項研究的材料來自一個含化石地點(昌比軌跡 1),該地點由位於昌比大陸序列底部的河流-湖泊沉積物組成。”
「這些地方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水生和陸生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海龜、鱷魚、有鱗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如蝙蝠、靈長類動物、真蜱蟲、鬣狗、蹄類、象鼩、有袋類、囓齒類動物,還有海妖。
馬塞洛桑切茲畸齒龍體長超過 90 公分(35 英吋),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大的兩棲類動物。
「在現存的兩棲動物中,白雙魚是最大的物種,最大總長度達到 81 公分(32 英寸),頭骨長度超過 3.1 公分(1.2 英寸),」研究人員說。
實際上,所有現存的兩棲動物都是穴居動物,它們很少出現在地下環境之外的地表。
儘管如此,某些功能馬塞洛桑切茲畸齒龍似乎與這種自然歷史模式相矛盾,並表明古代物種可能是地表居民。
極端尺寸進一步支持了這一點馬塞洛桑切茲畸齒龍,這會降低地下習慣的可能性。
“馬塞洛桑切茲畸齒龍科學家總結道:“這對迄今為止鮮為人知的非洲兩棲類化石記錄做出了重大貢獻,僅代表了非洲大陸第五種已命名的滅絕物種。”
“此外,來自昌比的新材料進一步豐富了蜥蜴科極其貧乏的化石記錄。”
這個新物種被描述在紙本週發表在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
_____
喬治斯·L·吉奧加利斯等人。 2024年。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202(3):zlae133; DOI:10.1093/zoolinnean/zlae133